@泠泠
2012年,我壹個人來北京念書,畢業後就留在了北京工作,可如今,工資依然沒有過萬。而我每次回家,親戚鄰居都會問,妳壹個月能掙幾萬,在他們眼裏,好像北京的錢很好賺。
去年春節時,我在街上遇到了我的小學班主任,我和他打招呼(不知道他有沒有認出我是誰),他先是問我在哪裏上班,然後又問我壹個月能掙幾萬,我尷尬地說就幾千塊錢,我本以為班主任會說壹些寬慰我的話,沒想到他直接來壹句,幾千塊錢在北京確實太少了,還不如回來。我尷尬得趕緊結束對話,頭也不回地跑了。
除了外人的“關切”,還有來自父母的壓力。壹回家,我爸就會和我說誰誰家的孩子壹個月賺多少多少錢,言下之意就是嫌我賺得少,去年就因為這事和我爸大吵了壹架。
前兩天,看到網上有人說,我月薪2萬,不敢回家,那我這月薪不過萬的,更沒臉回家了。
2、沒有對象,不敢回家
@蒙蒙
作為第壹批90後,我正式跨入了大齡單身女青年的行列。因此,我春節期間最主要的活動就是相親,甚至創下5天見16個相親對象的記錄。今年,離過年還有壹個月的時候,我媽就開始每天壹個電話讓我早點回去相親……
我並不想單身,本身也並不排斥相親。這些年,我壹直在廣告公司工作,幾乎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很難有自己的生活,加上同事基本都是女生,所以壹直沒有遇見合適的人。
本來想著如果能通過相親找到另壹半也挺不錯,但越長大越發現相親太不靠譜,匆匆見壹面,我連他們的樣子都沒記住,就要討論雙方條件,真心無語。
3、家裏條件太差,不想回家
@貝塔
我家在安徽北部的農村,冬天零下好幾度,但屋裏既沒有暖氣也沒有爐子,回到家就是壹個字:冷,哪哪都冷。沒有自來水,也沒有下水道,洗漱很不方便,上廁所更是壹言難盡。
另外,由於北方空氣幹燥,到處都是灰塵,衣服穿3天就黑了,還不方便洗。村裏也沒有超市,買什麽東西,都要騎著電瓶車去很遠的鎮上買……
外面的世界發展再快,但和我的家鄉好像沒有半毛錢關系。我在外面生活這麽多年,村裏唯壹的變化就是,通了網。就連這網,也是去年才通上的。回家的路上也是千辛萬苦,轉好幾次車,才能坐上我爸的電瓶車。
別人回家是享福的,我回家就是遭罪的。除了身體上遭罪,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折磨。每次回家我都會被貶的壹無是處,和同齡人比收入就算了,現在連男朋友也要比,實在忍不了。
4、回家就破產,不敢回家
@築夢
我家裏親戚多,每次春節走親戚都是壹大筆開銷,不僅要給長輩買禮物,還要給小輩們發紅包。另外,春節期間結婚的也特別多,份子錢又是壹大筆。再加上來回的交通費,工作壹年攢的錢,回家壹趟基本就沒了。
如果能“破財免災”也行啊,問題是,花了錢也躲不過親戚門的靈魂拷問,所有人都要問候妳的生活,妳的收入,以及為什麽還不結婚生孩子,沒有半點人身自由,妳還得全程陪笑臉。
5、與家人情感疏離,不想回家
@明
每年春節都是這樣的場景:壹大群返鄉的人聚在壹起,互相討論車子,房子和孩子。老人們聚在壹起,要麽互相攀比自己的孩子壹個月掙多少錢,給自己買了什麽,要麽就是討論誰的孩子還沒結婚,誰家又要二胎了……
我看著他們,仿佛看著壹群陌生人。
這些年,我跟父母的感情也有了變化。過年時,我給他們錢,給他們買新衣服,給他們買新家電,但是當房間裏獨自留下我和父親或我和母親時,我們都似乎不知所措,空氣變得無比安靜。剛開始父親還會嘗試和我對話,但幾番下來,發現並沒什麽可聊的,氣氛就更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