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見慣,漢語成語,拼音為sīkōngjiàn
guàn,司空是從西周就已出現的古代官職,《後漢書·百官誌》說,凡國家有大建設、大活動,都歸司空管。司空的職責幾經變動,到唐朝就成了壹種崇高的虛銜。相當於現在檢察院的總檢察長。
司空見慣詞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常見的東西。這是壹句很常用的成語,如果是自然事件,就不可以引用這句成語。如太陽東起西落就不能說“司空見慣”。如果是偶然事件,而又常常會聽到的。比如在街道車輛,平常都是很安全。有壹天發生意外,這樣的事情,我們看多了,則用“司空見慣”四字就比較恰當。
司空見慣典故
唐朝時期,劉禹錫是個吟詩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他中了進士後,便在京城做監察禦史。因為他放蕩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在蘇州刺史的任內,當地有壹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聞名,邀請他飲酒,
並請了幾個歌妓來在席上作陪。
酒席間,劉禹錫壹時詩興大發,便作了壹首詩:
“高髻雲鬢新樣妝,春風壹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習慣了。後來就用“司空見慣”形容經常看到、不足為奇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