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齋戒的拼音

齋戒的拼音

齋戒的拼音是zhāi jiè。

齋戒中的不吃葷,並非吃素食、忌肉食,而是指蔥蒜韭姜等有刺激氣味的菜。不吃它們,目的在於防止在祭祀或會客時口裏發出難聞的氣味,造成對神靈、祖先或賓客的不尊敬。

《大般涅槃經》開示:“當於爾時,閻浮提內,無壹比丘為我弟子。爾時波旬悉以大火焚燒壹切所有經典。其中或有遺余在者,諸婆羅門即***偷取,處處采拾,安置己典。以是義故,諸小菩薩,佛未出時,率***信受婆羅門語。

諸婆羅門雖作是說:‘我有齋戒。’而諸外道真實無也。諸外道等,雖復說言有我樂凈,而實不解我樂凈義,直以佛法壹字二字,壹句二句,說言我典有如是義。”

準此可知,“齋”之本意原為清凈之謂,後漸轉指不過中食(過午不食)之法;能持守此法者,稱為持齋;持齋期間所食之物,或法會時所供養之食,稱為齋食。此外,以食物供養僧侶亦稱為齋;此類之法會則稱齋會。

於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時代,齋食乃特指午前所食之食(又稱中食),午後食者即非齋法,此系就其“食時”而言;至大乘佛教時代,乃以慈悲禁殺之意,轉而側重於“食體”,故以素食為齋,如我國佛教徒多將素食習稱為“吃齋”、“持齋”。

然嚴格言之,其與戒律中“齋”之本意並無直接關系。蓋凡有持齋,則必有戒,故齋戒二字自古並稱。上文所述即為齋戒之廣義含義,狹義言之,即指中阿含卷五十五持齋經中所謂“聖八支齋”者,亦即今日教內習稱之八關齋戒(又稱八關齋、八戒)。

此壹戒律乃專供優婆塞、優婆夷等在家二眾於壹日壹夜受持出家之戒。我國儒家自古亦有齋戒之說,論語謂:“齋必變食,居必遷坐。”蓋古人於祭祀之前,必先變食遷坐,以自齊潔。

齋字於古經傳中與“齊”字通用,系取其“齊壹意誌”之義。禮記曲禮所謂:“齊戒以告鬼神。”禮記祭義謂:“致齊於內,散齊於外;齊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誌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