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並非花草樹木,有誰能夠無情無義呢?
人非草木(rén fēi cǎo mù):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為外界事物所打動,不同於無生命、無知覺、無感情的青草樹木。
出處:明代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第十七回:眾人道:‘上復觀察,小人們人非草木,豈不省的?’
孰能無情(shú néng wú qíng):有誰能夠無情無義呢?常和“人非草木”連用。
非:不是。
孰:誰,哪個。
例句: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潸然淚下呢?
擴展資料:
植物雖然也是生命體,但卻是沒有情感流露的。無法像動物那樣自由表達由外界觸動或自身所想而產生的情感。人與草木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是有思想的高級動物,有著感知世界、思考未來的能力,會用心感受周圍的壹切事物。
同類詞語:
1、身非木石 [ shēn fēi mù shí ] 指自身並不是毫無感情的人。
出處:南朝·梁·江淹《獄中上建平王書》:身非木石,與獄吏為伍。
2、人非木石 [ rén fēi mù shí ]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為外界事物所打動,不同於無生命、無知覺、無感情的樹木石頭。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