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智子疑鄰”這篇文言文的意思

“智子疑鄰”這篇文言文的意思

宋國有壹個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墻壞了。富人的兒子說:“要是不修築,壹定會有盜賊來偷東西。”鄰居家的老公公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結果,那個富人認為自己的兒子聰明,卻懷疑鄰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東西。

《智子疑鄰》的寓意是感情親近與疏遠往往會導致認識錯誤

靠近邊塞的地方,住著壹位老翁。老翁精通術數,善於算蔔過去未來。有壹次,老翁家的壹匹馬,無緣無故(大概是雌馬發情罷)掙脫羈絆,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鄰居都來安慰他,他心中有數,平靜地說:“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幾個月後,那匹丟失的馬突然又跑回家來了,還領著壹匹胡人的駿馬壹起回來。鄰居們得知,都前來向他家表示祝賀。老翁無動於衷,坦然道:“這樣的事,難道不是禍嗎?”老翁家畜養了許多良馬,他的兒子生性好武,喜歡騎術。有壹天,他兒子騎著烈馬到野外練習騎射,烈馬脫韁,把他兒子重重地甩了個仰面朝天,摔斷了大腿,成了終身殘疾。鄰居們聽說後,紛紛前來慰問。老翁不動聲色,淡然道:“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又過了壹年,胡人侵犯邊境,大舉入塞。四鄉八鄰的精壯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參戰,死傷不可勝計。靠近邊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戰爭中喪生。惟獨老翁的兒子因跛腳殘疾,沒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殘年余生。所以福可以轉化為禍,禍也可變化成福。這種變化深不可測,誰也難以預料。

宋魏泰《東軒筆錄?6?1失馬斷蛇》:“曾布為三司使,論市易被黜,魯公有柬別之,曰:‘塞翁失馬,今未足悲,楚相斷蛇,後必有福。’”陸遊《長安道》詩:“士師分鹿真是夢,塞翁失馬猶為福。”後又發展成為“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頻頻出現於文學作品或日常口語中,或用來說明世事變幻無常,或比喻因禍可以得福,壞事可以變為好事。壹切事物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好事與壞事,這矛盾的對立雙方,無不在壹定的條件下,向各自的相反方向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