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朱琦58歲去世,父親朱德十天後才知道,他:妳們不告訴我,這不對

朱琦58歲去世,父親朱德十天後才知道,他:妳們不告訴我,這不對

朱德,新中國十大元帥之首,解放軍的總司令,對中國革命有大貢獻的人。

朱老總壹生傳奇,在未參加***產黨前,就是滇軍名將,深受蔡鍔等人的器重,我軍有許多開國將軍畢業於黃埔軍校,由此,黃埔軍銜成為了近代以來知名度很高的軍校。

實際上鮮為人知,在此之前,保定軍校和雲南講武堂,才是我國最為頂級的軍事學堂,朱老總,就是從雲南講武堂畢業後,開始了自己傳奇的壹生。

1909年,23歲的朱德從上海奔赴昆明,準備報考雲南講武堂,當時由於沒錢,朱德只好步行前去,壹路上,他風餐露宿,吃盡了苦頭,快到昆明時,在路上生病餓倒了。

就在這時,開客棧的蕭家,救了朱德壹命,在蕭家養病時,朱德非常勤快,每天早上就早早起來掃地,挑水,打掃院子,蕭家父母壹看朱德,就覺得他是壹個厚道人,就有心將自己的女兒 蕭菊芳介紹給他。

蕭菊芳當時在昆明的師範學校上學,不是壹位傳統的居家女子,朱德看後也是滿意,1912年初,他們結為了夫妻,這壹年,朱德被任命為雲南講武堂的軍事教官,蕭菊芳就跟隨丈夫四處奔走。

1916年, 蕭菊芳生下了壹個兒子,朱德發現小孩子右耳際有壹根細細的“拴馬柱”,然後,他就給兒子取名為“保柱”,生子4個月後,蕭菊芳染上了婦女病,由於那個時候醫療條件不好,蕭菊芳未能得到很好的救治,她在之後就去世了。

朱德後來又娶了壹位妻子 陳玉珍。

陳玉珍是四川南溪人,1896年出生,她的父親開了壹家專門制作白糖的手工業作坊,從小,陳玉珍就接受了比較良好的教育,民國成立後,她剪短發,穿素衣裙,還跟隨自己的舅父學外語。

包辦婚姻是舊 社會 的陋習,對此, 陳玉珍十分痛恨,她說:“如果不是我看得上的人,就拒絕考慮婚事。”

直到朱德出現,1916年,朱德任 靖國軍團長,他率部駐紮在南溪壹帶,在這裏,他與陳玉珍的舅父成為莫逆之交,也正是陳玉珍舅父的原因,朱德結識了陳玉珍。

1917年,兩人結為夫妻。

蕭菊芳去世後,留下了壹個兒子朱琦,朱德就將朱琦交給了陳玉珍撫養,此後,朱德參加革命,南征北戰,很少回家,而陳玉珍,則是盡心盡力的撫養朱琦,直到1937年時,國民黨將朱琦抓手當壯丁。

1937年,朱德在南京開會時,偶然聽說自己的兒子在雲南龍雲的部隊當兵,當時他已經和兒子失去聯系快20年的時間裏,他十分思念自己的兒子,但是他並沒有當場說出來。

不久,朱德將此事告訴了周恩來,周恩來明白朱德的意思,後來由他交涉,朱琦被送回了延安。

朱琦來到延安,朱德十分高興,他第壹件事,就是去摸朱琦 右耳際處“栓馬柱”,當朱德摸到時,他淚如雨下,面前這人,就是他的親兒子,朱琦。

朱琦是朱德唯壹的兒子,按照道理說,他應該享受最好的教育,實際上並非如此。

朱德對朱琦要求很是苛刻,從來不允許朱琦搞特殊,壹次,中央機關在延安舉辦了壹次隆重的晚會,中央首長都參加了,朱德的兒子朱琦,女兒朱敏都去了。

晚會結束,已經到深夜,朱德告訴朱琦,要他下車步行回家,可是到了家裏,朱德卻是發現,朱琦先壹步到家了。

朱德臉色變了,他將朱琦叫來,問怎麽回事,原來,警衛員讓朱琦站在 汽車 的腳踏板上,拽著車廂拉手,站著回來的。

聽聞這個解釋,朱德十分生氣:“妳知道腳踏板那是啥子嗎?那是衛士的崗位。衛士的職責大如天,他們要保衛黨中央、毛主席。他下去了,萬壹路上有什麽事,怎麽辦?”

最後,朱德嚴厲的告誡朱琦:“今後,不能因為妳是總司令的兒子,就比別人高半截,絕對不能搞半點特殊。”

朱琦對於父親的話,壹直放在心裏,此後再未搞什麽特殊。

抗戰時期,朱琦曾奔赴抗日前線,後來由於他的腿受傷,朱琦不得不返回後方,他被安排為 抗大七分校隊列科長。

在七分校,朱琦喜歡上了壹個女學員趙力平。

當時朱德的妻子是康克清, 她十分關心朱琦的人生大事,這壹年朱琦年齡也不小了,康克清就找到了七分校的校長彭紹輝,要他給朱琦介紹壹個對象。

1926年,趙力平 出生於河北定縣大定村壹個普通農民家庭, 趙力平的 父親趙鴻儒很早就參加了八路軍,大哥趙士珍、二哥趙士斌也都參加了革命,

1944年的壹天, 抗大七分校女生大隊教導員顧玉玲通知趙力平,要她去大隊部壹趟,到了大隊部,趙力平看到了幾位男同誌,朱琦便在其中,他看了趙力平,沒說話,就走了,隨後,趙力平也走了。

第二天, 顧玉玲問趙力平:“妳看那人怎麽樣?”

趙力平:“上次那人?我沒看他呢。”

顧玉玲告訴趙力平,這個人叫朱琦,是總司令朱德的兒子,她想要為兩人撮合婚事,趙力平壹聽,並沒有顯得很高興,她說:“我現在多大呀,18歲,太小了,不行。我們那有風俗,找對象得通過父母,父母不同意還不能結婚。”

實際上,趙力平擔憂的是家庭條件不對等,因為自己的父母只是普通百姓,而朱琦不壹樣,他的父親,可是八路軍的總司令。

上頭有人要撮合他們,趙力平被調到了 隊列科當參謀,朱琦是她的上級,兩人那個時候天天見面,但是趙力平始終不願意和朱琦談戀愛。

1945年抗戰勝利後,七分校遷到了 晉綏根據地的內蒙古豐鎮,朱琦和趙力平都被分到了120師司令部工作。

賀龍得知此事後,也決定撮合朱琦和趙力平,他的夫人和 甘泗淇將軍的夫人沒事就找趙力平出去溜達,詢問她感覺怎麽樣。

有壹次,賀龍對趙力平說:“ 咱們快進張家口了,小趙,妳們兩個的事定下來,定下來我們就進張家口了,不結也得結,結也得結。同意不同意?什麽時候結?我是司令員,我說了算,我簽字,說結婚妳們就算結婚了。”

趙力平當時還不是很同意,賀龍就火了:“怎麽還沒同意,還等什麽?今天不同意也得同意,朱琦哪不比妳好?馬上結婚!”

賀龍當即寫了壹個小條子: 批準朱琦同誌與趙力平同誌結婚。

1946年3月23日,朱琦與趙力平結婚,賀龍主持了婚禮,婚後,他叼著煙鬥說:“ 我的任務完成了。”

1948年8月,朱琦和趙力平在西柏坡,見到了朱德和康克清,這是趙力平第壹次見到父親朱德,他很慈祥,談話也比較隨意,趙力平本來還提心吊膽,這下,她放下心來。

康克清對她說:“ 妳們早點要個孩子吧,爹爹喜歡孩子。”

兩人後來生育了第壹個孩子,不過這個孩子不到三天就夭折了,他們唯恐朱德傷心,就沒告訴他。

不久,軍委組織鐵道部,鐵道部需要人手,朱琦就去了石家莊鐵路局,當了壹個普通的工人,那個時候,他的同事們並不知道,眼前的這人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總司令朱德。

朱琦本來直接可以當幹部,但是朱德說要從頭開始,朱琦就按照父親的話,當了普通工人。

朱琦先當練習生,後來又當火車司爐,三年後當副司機,又由副司機轉為司機。

1969年,由於文革的原因,朱琦被下放到 山西榆次“五七幹校”學習,他曾任倉庫保管員等職,1972年,朱琦被重新安排工作,這個時候,由此病痛的折磨,他的身體非常的脆弱。

1974年,朱琦突然去世,年僅58歲。

朱琦去世後,為了不讓朱德傷心,大家壹直瞞著他,十天後,康克清才將此事告訴了朱德,當時已經88歲的朱德聽到消息,悲痛的說: “ 妳們開始不告訴我,這不對,我就這麽壹個兒子,這麽年輕就走了,很可惜。他上過中央黨校,受過高等教育,走得這麽早,太可惜了。”

朱琦去世時,妻子趙力平48歲,當時組織上決定將趙力平的工作調動,朱德說:“ 力平在天津工作這麽多年了,有群眾基礎,工作也不錯,調到北京的新單位也不好參加工作,還是在天津好吧。”

朱德從來不為孩子說話,他的拒絕,讓兒媳趙力平壹直在天津工作到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