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中,大觀園眾姊妺結成“海棠詩社”後首次吟詠詩歌,李紈被大家推為社長,負責評詩,賈迎春限韻,賈惜春監場。詩成後,大家認為林黛玉的最好,李紈卻評薛寶釵的為第壹,賈探春表示贊同,賈寶玉則為林黛玉不平。第二天史湘雲到來,又和了兩首,眾人看了稱贊不已。
結社、賞花、吟詠唱和是清代都門特別盛行的社會風氣,是古時貴族人家的閑情逸致的表現,大觀園的公子小姐們也不會例外。這些詩和有關情節給讀者提供了認識這種生活的畫面。如果從這壹角度看,詩本身的價值是不大的,但作為塑造人物思想性格的壹種手段,它仍有藝術上的效用。
特別值得讀者註意的是,這些詩多半都“寄興寓情”,各言誌趣。作者甚至把人物的未來歸宿也借他們的詩隱約地透露給讀者了。凡此種種,要使每壹首詩都多方關合、左右逢源,必須經作者慘淡經營、匠心獨運,才能臻於完美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