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的7層從下到上分別是:
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壹、物理層:
1、傳輸協議:IEEE802.1A、IEEE802.2
2、傳輸單元:bit-flow比特流
3、主要功能設備/接口:光纖、雙絞線、中繼器和集線器 & RJ-45(網線接口)
二、數據鏈路層:
1、傳輸協議:ARP、MAC、FDDI、Ethernet、Arpanet、PPP、PDN
2、傳輸單元:frame幀
3、主要功能設備/接口:網橋、二層交換機
三、網絡層:
1、傳輸協議:IP、ICMP、ARP、RARP
2、傳輸單元:數據包(packet)
3、主要功能設備/接口:路由器、三層交換機
四、傳輸層:
1、傳輸協議:TCP、UDP
2、傳輸單元:Segment/Datagram
3、主要功能設備/接口:四層交換機
五、會話層:
1、傳輸協議:SMTP、DNS
2、傳輸單元:報文
3、主要功能設備/接口:QoS
六、表示層:
1、傳輸協議:Telnet、SNMP
2、傳輸單元:報文
3、主要功能設備/接口:–
七、應用層:
1、傳輸協議:FTP、TFTP、Telnet、HTTP、DNS
2、傳輸單元:報文
3、主要功能設備/接口:–
擴展資料:
TCP是面向連接的,UDP是面向無連接的。TCP在通信之前必須通過三次握手機制與對方建立連接,而UDP通信不必與對方建立連接,不管對方的狀態就直接把數據發送給對方
OSI七層模型是壹個理論模型,實際應用則千變萬化,因此更多把它作為分析、評判各種網絡技術的依據;對大多數應用來說,只將它的協議族(即協議堆棧)與七層模型作大致的對應,看看實際用到的特定協議是屬於七層中某個子層,還是包括了上下多層的功能。
tcp是流模式,udp是數據包模式。tcp只要不超過緩沖區的大小就可以連續發送數據到緩沖區上,接收端只要緩沖區上有數據就可以讀取,可以壹次讀取多個數據包,而udp壹次只能讀取壹個數據包,數據包之間獨立。
順序編號:tcp在傳輸文件的時候,會將文件拆分為多個tcp數據包,每個裝滿的數據包大小大約在1k左右,tcp協議為保證可靠傳輸,會將這些數據包順序編號。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網絡七層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