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的成語故事是什麽
拾金不昧指良好的人的道德和社會風尚。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拾金不昧的成語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出處
清·吳熾昌《客窗閑話·義丐》:“乃呼裏長,為之謀宅於市廛,置貨立業且表之以額曰‘拾金不昧’。”清·《歧路燈》第壹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原文
秀才何嶽,號畏齋。嘗夜行拾得銀貳百余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早攜至拾銀處,見壹人尋至,問其銀數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欲分數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金乎?”其人感謝而去。又嘗教書於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壹箱於畏齋,中有數百金,曰:“俟他日來取。”去數年,絕無音信,聞其侄以他事南來,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齋壹窮秀才也,拾金而還,暫猶可勉;寄金數年,略不動心,此其過人也遠矣。
譯文
秀才何嶽,自號畏齋,曾經在夜晚走路時撿到200余兩白銀,但是不敢和家人說起這件事,擔心家人勸他留下這筆錢。第二天早晨,他攜帶著銀子來到他撿到錢的地方,看到有壹個人正在尋找,便上前問他,回答的數目與封存的標記都與他撿到的相符合,於是把錢還給了他。那人想從中取出壹部分錢作為酬謝,何嶽說:“撿到錢而沒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東西了,(我連這些都不要),又怎麽會貪圖這些錢呢?”那人拜謝而走。他又曾經在做官的人家中教書,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將壹個箱子寄放在何嶽那裏,裏面有金數百兩,(官吏)說:“等到他日我回來再來取。”,去了許多年,沒有壹點音信,(後來)聽說官吏的侄子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並非取箱子。(何嶽)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帶回官吏那兒。秀才何嶽,只是壹個窮書生而已,撿到錢歸還,短時期內還可以勉勵自己不起貪心;金錢寄放在他那數年卻壹點也不動心,憑這壹點就可以看出他遠過與常人。
意義:拾金不昧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文中敘述了窮秀才何嶽兩次還金的故事,表現了何嶽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義。
顏回拾金不昧的故事
顏回是孔子的弟子,他家裏很窮,常常連買筆墨紙硯的錢都沒有。就這樣,顏回還是堅持用功讀書,從不懈怠。可是因為他窮,同學們丟了東西總疑心是他偷的,後來也就有人把自己的懷疑告訴了孔子。
孔子聽說顏回偷東西,心裏半信半疑。為了弄個明白,壹天他就帶了幾個學生到顏回家去,明著說是去拜望老人,實際上他‘是查看去了。
顏回的母親和妻子都是忠厚老實的婦女,妻子十分賢慧,人長得也很俊氣,見丈夫的老師和同學來了,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老師和同學難得來家,愁的是家裏什麽也拿不出來,可怎麽待客呢!俗話說“急中生智”,她心眼壹轉,提個筐子出門去了。壹出門,就狠了狠心,忍痛把烏黑油亮的頭發剪下來壹大綹,到了街上把頭發賣了,用賣得的錢買了壹點酒肉,就回家來啦。
晌午,顏回給老師和同學端飯吃,忽然見到又有酒又有肉,他壹陣高興,心想這回可對得起老師和同學了。可是他壹轉念,心裏可就疑惑了:自家窮得沒有隔夜糧,又無親朋可以借貸,哪裏有錢買這酒肉呢?越想越覺得解不開,莫不是妻子不規矩嗎?越想他越難受,有心馬上問問,又怕問起來引起爭吵,叫老師聽著不好。他只得先把酒肉端給老師和同學們去吃,壹面卻小聲對妻子說了句氣話:“等客人走了,咱們再算賬吧!”妻子摸不著頭腦,只是覺得丈夫話中有話,她心裏很不好過。
孔子和他的幾個弟子,見顏回端出酒肉來,都妳看我,我看妳,互相遞著眼色,意思是說:“妳看,顏回果不其然是偷東西了,要不,哪兒來的錢買酒肉呢!”顏回見這光景,心裏壹陣難受。
孔子是壹個很講“禮”的人,據說誰家請他吃飯,不把桌子放正,他不入坐;肉不切成四方塊,他不吃。顏回家裏的日子那麽窮,他的母親和妻子哪裏知道那麽多的“禮”呀,就沒有把肉切成四方塊,只切成壹大塊壹大塊的。孔子見了這碗肉,認為這是顏回對他不尊重,又加上他這次來就是為了查看顏回的,正好顏回家買了酒肉,他認為這是被他抓住“破綻”,就馬上生起氣來,大聲質問顏回:“妳買酒肉的錢是從哪裏來的`?”顏回正為酒肉的事心裏不痛快,經孔子這壹問,更是什麽話也說不出來了。孔子見顏回這個樣子,越發懷疑了,壹叠連聲地責怪顏回,而且說:“今後妳再不要叫我老師,我也不要妳這樣的弟子了。”當時連飯也不吃,氣沖沖地領著幾個學生就走了。
顏回忍住氣把老師和同學送走,轉回屋就追問他妻子,那買酒肉的錢是怎麽來的?他妻子氣得說不上話來,眼淚像脫了線的瑪瑙壹樣簌簌地往下掉。她又慢慢地打開了頭發讓顏回看,顏回壹看,她妻子少了壹大綹頭發,心下壹楞,才覺得自己太冤枉妻子了。他母親見到這般光景也氣極了,就指著顏回罵起來,還要顏回跪下賠禮。顏回跪下,對他妻子把好話說了壹大堆,他妻子才打開笑臉,讓他快去對老師和同學說個明白。顏回也想到是老師沒弄清楚,就急忙起身出門追趕孔子去了。
孔子和他的幾個學生,壹肚子不高興,正走得不起勁,聽後面老遠有人喊,壹聽,原來是顏回。孔子也沒叫學生停下來,只從懷中掏出壹串錢扔在地上,又折了根樹椏枝在地面上劃了幾個字:“天賜顏回壹串錢。”那幾個學生問:“師傅,這是為了什麽呀?”孔子說:“我還要試試顏回的心哩!我們回頭看看,他見到這串錢怎麽辦吧。”
顏回只顧往前看,沒留神讓那串錢給絆了壹跤,他爬起來,看到是壹串錢,又看到壹行字,認得那是老師寫的,心裏就全明白了。平日間他不愛掉眼淚,可現在忍不住流淚了,他心想:“唉,我顏回再窮也不撿這不明不白的錢啊!”想著,擦了擦眼淚水,順手抹去了孔子劃的字,又在旁邊劃了幾個字:“顏回雖窮有誌氣,非禮不取半分文。”寫罷,又往前趕去了。
孔子和他的幾個學生把眼前的事看得壹清二楚,那幾個學生要去接顏回,孔子說:“等等,得問問他買酒的錢是從哪裏來的?”
等顏回氣喘噓噓地追上了孔子,孔子還是帶答不理,直到顏回把妻子為了款待老師和同學剪了頭發賣掉買酒的事壹五壹十告訴了孔子,孔子才感到自己的確太冤枉顏回了,覺得實在對不起弟子顏回,也有負於顏回的妻子和母親的壹片好心。他上前拉著顏回的手說:“妳還是跟我去讀書吧!”
顏回仍然跟著孔子讀書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