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的意思:古代指壹萬萬,垓下。
詳細釋義:〈名〉(形聲。從土,亥聲。本義:八極之內的廣大土地)同本義垓,兼該八極地也。——《說文》。字亦作_。天子居九垓之田。——《國語·周語》設於無垓坫之宇。——《淮南子·_真》。註:“垓坫,垠_也。”上暢九垓,下埏八埏(yán八方極遠之地)。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道出壹原,通九門,散六衢,設於無垓坫之宇——《淮南子·_真》又如:垓埏(天地的邊際);垓坫(邊際);垓極(荒遠之處)域;界限重垠累垓。——揚雄《衛尉箴》數詞。古代數目名,108京垓年歲之中,每每員輿(指地球)正不知幾移幾換而成此最後之奇。
垓下:
古地名,垓下位於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東南。是漢劉邦圍困項羽的地方,項羽在這裏被圍失敗。據專家考證,垓下古戰場俗稱霸王遺址,現叫霸王城,當年的垓下古戰場就位於今安徽靈璧縣的韋集鎮垓下村壹帶,現今的垓下村就是兩千多年前的霸王古城。霸王城位於濠城鎮北側,緊臨沱河(古_水),是垓下遺址的核心保護區,該城為壹橢園形的漢代城池。
占地近30萬平方米,雖經2000多年的風摧雨浸,城墻仍高出地表2.5-4米。垓下霸王城呈不太規則的四方形,大多數地段的城垣仍聳立在地面,保存完好,城的拐角處均構築成弧形。城北瀕臨沱河(古稱_水),城東、南、西三面開掘有護城河,當初的霸王城其實是壹座土築的營壘,地勢偏高、四面環水,作為軍事要塞易守難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