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
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出處:唐·李白《贈汪倫》
擴展資料:
首句,詩人自報姓名,點明欲別事由。“將欲行”三字,使人似見李白登舟啟碇揮手作別情景。次句,寫送行。壹個“忽”字,峰回路轉,神韻頓生。詩人不從正面入筆敘寫主人殷勤送行之情,只寫“岸上踏歌聲”,而這“聲”又從被送者的“聞”中寫出,更加深了將行之客的意外驚喜之情。
“岸上”兩字點明送行人位置,與“乘舟”呼應。“踏歌”是唐代壹種歌舞表演性質的風俗,踏歌之人手拉手,用腳踏打著節拍,邊唱邊舞。可見送行場面之隆重熱烈。此句未寫送行之人,先傳踏歌之聲,既置懸念,又渲染出壹派濃郁的歡送氣氛。汪倫如此送別深情,直令詩人感激動情。
第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放開壹筆,是全詩之轉。似詩人順手拈來,以即景桃花潭地名入詩,天然妙巧。接之“不及汪倫送我情”,以逆挽之法,將潭水之深襯托汪倫送行情誼之深,賦予情誼以具體鮮明的生動意象,而“不及”兩字使意境更深壹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