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九地篇原文及翻譯:
原文:
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為輕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
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泛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眾而整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
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故為兵之事,在順詳敵之意,並敵壹向,千裏殺將,是謂巧能成事。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
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譯文:
孫子說:按用兵的原則,戰地可分為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泛地、圍地、死地等九類。諸侯在本國境內作戰的地區是散地;在敵國淺近縱深作戰的地區是輕地;我軍先敵占領就對我有利的地區是爭地;敵我雙方均可進戰的地區為交地;敵軍能給我們以方便或我軍能給敵軍以方便的地區是衢地。
在敵國腹心地區作戰的地區是重地;在山林、險阻和沼澤等難以通行的地區作戰的地區是泛地;進軍的道路狹窄而退回的道路迂遠從而能使我軍死地求生的地區是圍地;奮勇作戰就能生存、不奮勇作戰就會滅亡的地區是死地。
因此,在散地不宜作戰;在輕地不宜停留;在爭地不要勉強強攻;在交地要保證隊伍能相互策應而不被截斷;在衢地應該主動結交諸侯;在重地要掠取軍需物資;遇到泛地就應該迅速通過;陷入圍地就要設法避免與敵決戰;置於死地就要力戰求生。
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能使敵人的前頭部隊與後尾部隊無法策應、大部隊和小部隊無法協調、官兵無法救援、上下阻隔、無法收攏、士卒潰散、無法集合。對敵人使用誘餌、迫使敵人冒險深入我方預定區域的是我方以小部隊引誘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