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之所以能廣泛流傳至今,而且還享有很高的盛譽,正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們對於美好結局的幻想。“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至古以來人們願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希冀是壹直未變的。
而且在古代封建社會中婚姻壹般都是“門當戶對、奉父母媒妁之言”,這壹文不但直白的表達了對自由戀愛的渴望,更是沖破了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對於那個時代來講真的是破天荒的、大膽而違背常理並帶有反叛意味的。也正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這種壹反常理的劇集才能壹鳴驚人引起軒然大波。雖然在當時被當做“淫書”,但畢竟引起了壹定的社會熱點,至於後世的傳播和影響也就不愁了。
? 《西廂記》***五本,以下會引用部分原文,稍加個人理解和感受來記錄文中精彩之處。學習體會壹下文中優美的詞句,會悟文中角色的心理變化,整篇文章看下來還是很值得揣摩和思考的。古今戀愛思想的對比也可以來自娛自樂壹下。此次閱讀為二刷,在此詳細記錄,自娛自樂,與之***勉!
第壹本 張 君 瑞 鬧 道 場 雜 劇
第壹折
1.原文? 可正是人值殘春蒲郡東,門掩重關蕭寺中;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分析] ?(前情概要)前文講述了老相國去世,遺留下老夫人和獨生女帶著壹男壹女的侍從扶棺回祖墳,途徑佛寺暫放棺木。
“殘春郡東、重關蕭寺”壹看就有種蕭條衰敗之感,以前身居相國之位定是熱鬧非凡,有權有錢,如今卻只落得獨自千裏迢迢扶棺歸家,家族的落敗和目前的處境也可想而知。後半句的“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更是壹層層疊加,直白的表達了蕭瑟淒涼哀嘆之情。“紅花落流水”看這種景象的人不是偶然壹撇就是多愁傷感,反正肯定不是高興的心情。“閑愁萬種”平常人哪會有萬種愁?這誇張的修辭手法啊!“無語怨東風”難受的都不想說話,或者是都沒有恰好的詞匯來形容,這內心得是有多復雜多難捱的情感啊!作者這壹字壹詞壹句表達的恰到其份,不僅有唯美的情景,還有精準的氣氛,真是不得不佩服和歡喜!
2.原文? 蘭麝香仍在,佩環聲漸遠。東風搖曳垂楊線,遊絲牽惹桃花片,珠簾掩映芙蓉面。妳道是河中開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觀音現。
?[分析] ? (前情概要)張生初遊佛寺,偶遇鶯鶯在園內賞花。此句為張生見過鶯鶯後內心的心理活動。
“香仍在、聲漸遠” 人都走遠了還能聞到鶯鶯身上遺留的香味,還不信其是人間相國公家的女兒,認為其是南海的觀音下凡!這也就是看了壹眼的功夫,就如此盛贊,比作觀音啊,觀音啊!都已經超越了同類的概念。這鶯鶯的魅力是有多大啊!此刻也暗暗佩服壹下張生的眼力,不僅沒近視,反而還超群!放在現代社會,大多的人都是五米之外人畜不分了!在此有必要敲壹下黑板,保護好眼睛別近視!
3.原文? 餓眼望將穿,饞口涎空咽,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當他臨去秋波那壹轉!便是鐵石人也意惹情牽。近庭軒,花柳爭研,日午當庭塔影圓。春光在眼前,爭奈玉人不見,將壹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
? [分析] ? (前情概要)遇見鶯鶯後張生的心理活動。
“餓眼望將穿,饞口涎空咽“ ,因為鶯鶯,眼睛都可以感受到“餓”,咽喉直咽口水。相思病都要透過骨髓遍布全身了。壹眼秋波,連鐵石人都可以動情(這形容詞真的絕了!)~~~~~如此美景,卻不見心中的美人,莊嚴的佛寺(梵王宮)都感覺是武陵源了。(武陵源,指劉、阮二人在天臺山采藥遇到仙女的愛情典故)壹眼定情,誇到貌美如仙,走後還牽動無盡思念,是鶯鶯太美還是張生太為迷戀?(此時疑似顯露出壹絲渣男潛質)
美句自賞
1. 雪浪拍長空,天際秋雲卷。
2.寂寞僧房人不到,滿階苔襯落花紅。
3.未語前先靦腆,櫻桃紅綻,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張生看到鶯鶯後形容其美貌的心理活動)
4.解舞腰肢嬌又軟,千般裊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前。(張生看到鶯鶯後形容其美貌心理活動)
5.翠裙鴛繡金蓮小,紅袖鸞綃玉筍長。
劇情總結
? 張生上京趕考途徑河中府,遊普救寺偶遇崔鶯鶯。
第二折
1.原文 不做周方,埋怨殺妳個法聰和尚!借與我半間兒客舍僧房,與我那 可憎才 (可愛的人) 居止處門兒相向。雖不能夠竊玉偷香,且將這盼行雲眼睛兒 打當 (收拾、準備)。
? [分析] ? (前情概要) 張生本是要上朝取應,路過此地想要來拜望下故人(杜君實將軍),先順便來當地有名的佛寺壹遊。此句為見過鶯鶯後想要留宿佛寺以便與鶯鶯相見。
借半間僧房,還要“與我那可憎才居止處門兒相向"。本是來佛寺遊賞,卻又突然要暫居於此,還要與鶯鶯閨房相對!”“雖不能夠竊玉偷香,且將這盼行雲眼睛兒打當。” 雖然不能懷抱佳人,但也盼著可以再次偶遇。在古代讀書人都以榜上有名為已業,這廝卻不顧功名單為壹面之紅顏就輕易忘卻不顧。真真是愛情至上啊!這在古人的思想中算是很開明獨特的了。欣賞:)就算放到現代也是癡情漢壹個!還有壹點是,這個張生的思想還是不太純潔啊~~~~只見了壹面,就妄想要“竊玉偷香”,過分了過分了啊。
2.原文人間天上,看鶯鶯強如做道場。軟玉溫香,休道是相親傍;若能夠 湯 (挨、靠、輕蹭) 他壹湯,倒與人消災障。
?[分析] ? (前情概要) 知道方丈要給老相國做法,張生主動提出要出壹份香錢以表心意。(暗搓搓的想要與鶯鶯扯上壹點點關系)
有機會可以見到鶯鶯,便積極湊上去。就算不能在她身旁,輕輕的碰壹下也可以消了自己心裏的相思之苦啊。古代不是以男女授受不親為禮嗎?這個張生竟然要想要“相親傍”,真的是有點出格啊!可見真的不是壹個很正直的君子,再次顯露渣男本質。深想壹下作者想要表達的反叛思想可能也是由此來表現吧。
3.原文
張生:小娘子莫非鶯鶯小姐的侍妾麽??
紅娘:我便是,何勞先生動問?
張生: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本貫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歲,正月十七日子時建生,並不曾娶妻.........
?[分析] ? (前情概要)張生與方丈遊園中,紅娘(鶯鶯的侍女)來問方丈何時給老相國(已逝)做好事(應該是念經超度之類)。
張生看見紅娘急忙上前搭訕,把自己的生辰八字都說出來了,還說未娶妻·········這開場搭訕的樣子竟然蠢萌的可愛,此刻怎麽反而還感覺他很單純呢?
4.原文 想著他眉兒淺淺描,臉兒淡淡妝,粉香膩玉搓咽項。翠裙鴛繡金蓮小,紅袖鸞綃玉筍長。不想呵,其實強:妳撇下半天風韻,我拾得萬種思量。
?[分析] 僅僅只是看見了壹面,鶯鶯的模樣都已經深深的刻在了他腦海。鶯鶯的眉、臉上的妝、好看的咽喉和脖頸、身上的衣裙、腳上的小鞋、紅色的袖子、纖長白皙的手指............哇,真的是刻在了腦子裏,並不斷的回放~~~~~~連壹點點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現在想想真的是有點可怕呢!作為壹個現代人,我感受最深的是身為女子,出門還是化妝的好~~~~不然萬壹遇到的帥哥,腦子裏回想的全是妳暗淡的幹皮那就尷尬了是吧。
美句自賞
1. 我則見他頭似雪,鬢如霜,面如童,少年得內養;貌堂堂,聲朗朗,頭直上只少個圓光,卻便是捏塑來的僧伽像。(形容方丈的詞句)
2.也不要積香廚,枯木堂。遠著南軒,離著東墻,靠著西廂。近主廊,過耳房,都皆停當。(張生向方丈討要暫居的廂房)
3.若今生難得有情人,是前世燒了斷頭香。我得時節手掌兒裏奇擎,心坎裏溫存,眼皮兒上供養。(張生對鶯鶯的幻想之詞)
4.院宇深,枕簟涼,壹燈孤影搖書幌。縱然酬得今生誌,著甚支吾此夜長。睡不著如翻掌,少可有壹萬聲長籲短嘆,五千遍搗枕捶床。(張生對鶯鶯的思念)
5.嬌羞花解語,溫柔玉有香,我知他乍相逢記不真嬌模樣,我則索手抵著牙兒慢慢的想。(張生對鶯鶯的思念)
劇情總結
? 張生為近鶯鶯求偶遇,暫居普救寺。向鶯鶯侍女紅娘略露對鶯鶯的傾慕之情。
第三折
1.原文玉宇無塵,銀河泄影;月色橫空,花陰滿庭;羅袂生寒,芳心自警。側著耳朵兒聽,躡著腳步兒行:悄悄冥冥,潛潛等等。
?[分析] ? (前情概要)張生向方丈要了壹間靠近鶯鶯廂房的房見,暫居於佛寺。
前幾句都是渲染環境氛圍的,到了後句就是,警著耳朵細聽,躡著腳悄悄的行。壹副鬼鬼祟祟的樣子,雖然表現的很癡心但又瘋狂的有有變態猥瑣,對於鶯鶯的迷戀都影響了自己正常的文人做派。
2.原文等待那齊齊整整、裊裊婷婷、姐姐鶯鶯。壹更之後,萬籟無聲,直至鶯庭。若是回廊下 沒揣的 (忽然間) 見俺 可憎 (可愛), 將他來緊緊的摟定;則問妳那會少離多,有影無形。
?[分析] ? (前情概要)張生暫居佛寺,在寺內遊走,想要偶遇鶯鶯。此句為張生內心幻想。
“壹更之後,萬籟無聲” 壹更指19點到23點,古時應該作息很早,19點多就要休息了,況且還是在清規戒律的佛寺更沒有什麽夜間活動了。張生乘著夜色走近鶯鶯那邊的庭院,幻想假如遇見了鶯鶯,便要壹把摟住~~~~非禮啊非禮!這不是色狼的行為嗎?鑒定完畢~~~
3.原文我這裏甫能、見娉婷,比著那月殿嫦娥也不 恁般撐 (這樣美) 遮遮掩掩穿芳徑,料應來小腳兒難行。可喜娘的臉兒百媚生,兀的不引了人魂靈!
?[分析] ? (前情概要)張生夜色潛行園中,恰巧隔墻那邊的鶯鶯在園內燒香。
巧不巧的,想要遇見的恰巧就碰到。就算拿嫦娥作比,鶯鶯也是高人壹等。看她“遮遮掩掩穿芳徑” 猜測她腳小,誇壹下三寸金蓮。思念的人兒笑壹下就勾了人的魂~~~~這鶯鶯是有多大的魅力啊?愛戀的魔力怎如此神奇! ?
4.原文我雖不如司馬相如,我則看小姐頗有文君之意。我且高吟壹絕,看他說甚的:‘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旦雲)有人墻角吟詩。(紅雲)這聲音便是那二十三歲不曾娶妻的那傻角。(旦雲)好清新之詩,我依韻做壹首。(紅雲)妳兩個是好做壹首。(旦念詩雲)‘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末雲)好應酬得快也呵!
?[分析] ? (前情概要)張生在外園瞧見鶯鶯燒香後倚欄長嘆。
“末”指張生,“旦”指鶯鶯。說著自己雖然不如司馬相如,但是還是想要效仿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先自己大膽作詩壹首,試探壹下鶯鶯的反應。墻裏面的鶯鶯聽到後,據紅娘介紹知道了吟詩之人是張生,那個對自己有愛慕之情的人。也不做過多考慮馬上就回了壹首詩。這以來二去的,妳唱我和倒頗有郎有情妾有意的感覺。先來分析壹下啊,壹個男子墻面吟詩,大家閨秀不應該不做聲嗎,為什麽就還給了回應啊?真的是刷新了我們對於古代禮儀的壹些理解。後文兩人的發展也就水到渠成了。
5.原文我拽起羅衫欲行, (旦做見科) 他陪著臉兒相迎。 (紅娘雲)姐姐,有人,咱家去來,怕夫人嗔著。(鶯回顧下)(末唱) 不做美的紅娘太淺情,便做道“謹依來命”。
? [分析] ? (前情概要)張生在墻外與園內的鶯鶯對詩。
吟了詩,兩人擡眼相見,紅娘提醒怕老夫人責怪不知禮儀,喊著鶯鶯回去,鶯鶯還“回顧” 帶有壹絲不舍之情。而那邊的張生已經在怪罪紅娘了,暗自惋惜。這壹片段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來,鶯鶯對張生也是有情意的。
6.原文壹天好事從今定,壹首詩分明照證;再不向青瑣闥夢兒中尋,則去那碧桃花樹兒下等。
[分析] ? (前情概要)兩人已經隔墻對了詩,並各自回去休息。
先來解釋壹下這句詞。壹天定下了這般好事,壹首詩就辨明了彼此的心意。再不去京城考取功名了,就去那桃花樹下等(鶯鶯)。這個時候確定了鶯鶯的心意,已經興奮的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睡。還下定決心,不去考取功名了,只壹心追求鶯鶯。這真是“要美人不要江山啊”。此時倒可以看出對鶯鶯的情意還是很真切的。
美句自賞
1.顫巍巍花梢弄影,亂紛紛落紅滿徑。
2.空撇下碧澄澄蒼臺露冷,明皎皎花篩月影。白日淒涼枉耽病,今夜把相思再整。(隔墻對詩離去後張生夜裏相思難入睡)
3.對著盞碧熒熒短檠燈,倚著扇冷清清舊帷屏。燈兒又不明,夢兒又不成;窗兒外淅零零的風兒透疏欞,忒楞楞的紙條兒鳴;枕頭兒上孤另,被窩兒裏寂靜。妳便是鐵石人,鐵石人也動情。(隔墻對詩離去後張生夜裏相思難入睡)
4.怨不能,恨不能,坐不安,睡不寧。有壹日柳遮花映,霧帳雲屏,夜闌人靜,海誓山盟。恁時節風流嘉慶,錦片也似前程,美滿恩情,咱兩個畫堂春自生。(張生的心理活動,都在幻想成親的情景了。)
劇情總結
? 張生夜行西廂院外,隔墻與鶯鶯對詩。
第四折
1.原文惟願存在的人間壽高,亡化的天上消遣。為曾、祖、父先靈,禮佛、法、僧三寶。焚名香暗中禱告:則願得紅娘休劣,夫人休覺,犬兒休惡! 佛啰, 早成就了幽期密約。
[分析] ? (前情概要)這壹場景是長老等壹眾僧人、張生、鶯鶯及紅娘、夫人都在場,為老相國做法。此句為輪到張生上香時張生的內心祈禱。
借著上香的機會來會見鶯鶯,禱告時還祈願紅娘不要打擾他和鶯鶯幽會,還不要老夫人知道,還考慮到環境突發狀況(犬兒)。這考慮的是相當周到了。竟然在人家父親的屍身前,想要與人家女兒幽會!這個思想真的是膽大,不光明正大的追求鶯鶯,反而要私下幽會,真的是超脫常理。難道就不顧及鶯鶯的名譽嗎?還是古代文人表達愛意都是從地下情開始的?個人感覺還是帶有渣的潛質。
2.原文著小生迷留沒亂,心癢難撓。哭聲兒似鶯囀喬林,淚珠兒似露滴花梢。大師也難學,把壹個發慈悲的臉兒來朦著。擊磬的頭陀懊惱,添香的行者心焦。燭影風搖,香靄雲飄;貪看鶯鶯,燭滅香消。? (潔雲)風滅燈也。(末雲)小生點燈燒香。(旦與紅雲)那生忙了壹夜。
[分析] ?(前情概要)夜間眾人齊聚壹堂為老相國做法。
鶯鶯的哭聲停在張生的耳朵裏,弄得張生“心癢難撓”。壹晚的禱告光顧著偷看鶯鶯了,蠟燭滅了,香都息了,方丈提醒才知道,趕忙去點燈燒香。鶯鶯這邊呢到是看著張生忙活了壹晚,透出了壹點點疼惜的意味。
3.原文有心爭似無心好,多情卻被無情惱。勞攘了壹宵,月兒沈,鐘兒響,雞兒叫。暢道是玉人歸去得疾,好事收拾得早,道場畢諸人散了。酩子裏各歸家,葫蘆提鬧到曉。
[分析] ?(前情概要)做法完畢,天明,方丈請老夫人和小姐回宅。眾僧人收拾道場各自散去。
做法搞了壹夜,忙著忙那的肯定是身心俱疲,精神不振。臨走了還叨念心愛的人走的快了。真是為愛不止疲倦啊!
美句自賞
1.梵王宮殿月輪高,碧琉璃瑞煙籠罩。香煙雲蓋結,諷咒海波潮。
2.恰便似檀口點櫻桃,粉鼻兒倚瓊瑤,淡白梨花面,輕盈楊柳腰。妖嬈,滿面兒撲堆著俏;苗條,壹團兒衠(zhun)是嬌。
3.黃昏這壹回,白日那壹覺,窗兒外那會鑊鐸。到晚來向書帷裏比及睡著,千萬聲長籲怎挨到曉。(鶯鶯對張生的擔心)
劇情總結
? 張生與眾僧人及鶯鶯壹家為老相國做法整夜。
?第壹本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