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路過門口都不進去。
概述:為了治水,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敢入。第壹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的哇哇的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裏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
歷史典故:這些記載都是頌揚大禹壹生為公,竭盡全力治理洪水,解除民眾受水患所苦的崇高行為。據說,禹娶塗山氏之女,第四天就出去治水,直到生啟時,禹也壹直在外治水。到啟長大了,禹還在外邊治水,這期間禹因為擔心因私廢公,三次過家門而不入。禹的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受到了民眾的贊揚,也為舜所重視。所以舜在晚年把禹舉薦給上天,把首領的位置禪讓給禹。
現實寓意:通過這個典故,倡導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精神---責任心與獻身精神,在當今激烈的競爭中,我們要學習古人的獻身精神與主人翁的責任心態。
大禹介紹: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出生在汶山石紐地區,母親是有辛氏之女,名叫女誌,也叫脩己。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帝堯封於崇。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置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接著禹被任命為司空,繼任治水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