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船》是現代詩人冰心的壹首現代詩,這首詩歌以壹個童心未泯的孩子的口吻寫成,總體基調歡快,通過“疊紙船”這充滿童趣的行動,托物育情,賦於紙船特別的含義,寄托對母親的愛與思念,進而抒發出作者對母親、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壹起來看看閱讀答案,歡迎讀者參考!
甲紙船
——寄母親
我從不肯妄棄了壹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壹只壹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裏。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裏,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壹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妳夢中看見壹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
這是妳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1923年8月27日,太平洋舟中
乙壹○五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壹次極樂的應許,
我要至誠地求著:
“我在母親懷裏,
母親在小舟裏,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裏。
(選自《冰心文集》,海峽文藝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題目
22.品讀材料甲,回答以下問題。(5分)
(1)簡要分析材料甲疊用“壹只壹只“在表達情達意方面的作用。(3分)
(2)材料甲第二節寫“總希望有壹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詩人希望紙船到什麽地方去?為什麽詩人此處不直接點明這個地方?(2分
23.材料甲、材料乙表達的主題有何不同?(3分)
參考答案:
22.5分(1)說明疊船的數量多,更凸顯了“我”對母親的眷戀之情的濃厚和綿長。
評分說明:此題3分,“船多”1分,“濃厚”1分,“綿長”1分,“反復”手法可答可不答,不算得分點。
(2)詩人希望帶著自己感情的紙船能夠流到母親的身邊。詩人在此處不直接點明這個地方,好處是設置懸念,讓讀者產生好奇。
評分說明:此題2分。“母親的身邊”1分,“懸念”1分。
23.3分同:兩首詩的主題都表現了對母親的愛,也表達了對童真的贊美。(1分)
異:材料甲表現的主題還有因為遠離母親而產生的悲哀情懷;(1分)材料乙表現的主題還有對自然的詠嘆。(1分)
評分說明:壹般來說,冰心詩表現的三大主題是:童真、自然、母愛。對“童真”的呼喚便是對童真、童趣、童心以及壹切新生事物的珍愛;對母愛的歌頌壹般包含母親對兒女的愛和兒女對母親的愛。相對來說,材料甲側重表達的是兒女對母親的想念,而材料乙側重表達的是母親對兒女的愛以及兒女對母親的眷念。在本題的分析中,不做過細的區分。考生大致答出“童真”、“自然”、“母愛”等主題詞即可,不必拘泥於特定詞語的使用。
《紙船》賞析:
《紙船》是冰心1923年去國留學途中在海船上寫的壹首詩,副標題為:寄母親。
謳歌母愛、童真與大自然,是冰心早期文學創作的`三大主題。寫於船上的《紙船》,是冰心面對大海,以赤子之心,寄情於慈母的詩作,雖只三小節十壹行,卻把“三大主題”都融匯於其中了。
冰心出身在壹個富裕、融和、充滿溫馨的家庭,自幼沈浸於天倫之樂和手足之情中,從孩提到成人,她從未離開過母親的愛撫和關照,如今孑然壹身離家萬裏、遠涉重洋去異國他鄉深造,這對感情極重、眷戀家庭的冰心來說,實在是難以忍受的痛苦。她乘“約克遜克”船啟程後,在途徑日本國的三天航行中,每天都獨自壹人站在甲板上,迎著海風,憑欄遠眺,腳下的滾滾波濤,更加激起她對煙臺兒時生活的回憶和對母親的縈念。船抵橫濱碼頭時,她在船艙裏接連寫下三首思念母親的詩,《紙船》便是其中之壹。
在這首詩裏,詩人憑借疊紙船嬉水這種孩提時常玩的遊戲,遙寄自己對母親的懷戀,親切自然地創造出壹種夢幻似的悱惻的意境,不禁令人淒然淚下。
全詩分三小節。
第壹節,寫行動:我不肯妄棄了壹張紙,/總是留著——留著。接連兩個“留著”,不僅形成了詩韻的旋律感,也使詩人執著的情感得以強化。疊成壹只壹只很小的船兒,/從舟上拋下在海裏。與前兩句銜接,這“壹只壹只”,自然是說船兒雖小而數量卻多,體現出詩人這壹行動的意切情真。
第二節,寫意願。前兩句: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裏,/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乍看似寫自然環境的無情幹擾,其實是表達詩人內心的痛楚。她知道,自己此去,與親人將相隔萬裏,短期內是無法相聚的。然而她堅信,母女之間的親情,是風吹浪打不能拆開,萬水千山不能隔斷的。因之下兩句隨即接寫: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疊著,/總希望有壹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第三節,寫夢境。人們在思念至深時,往往寄希冀於夢幻。冰心在《繁星》、《春水》等詩集中,曾多處寫夢,如“夢初醒處,/山下幾疊的雲衾裏,/瞥見了光明的她。”又如;“夢未終——窗外日遲遲,/堂前又遇見伊!”心有靈犀壹點通。冰心相信,她想念母親,母親也在想念她。她疊的小船兒,定會漂流到母親的夢裏。她只希望母親,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因為,這是妳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讀罷《紙船》,誰能不為詩人對母親的篤情而動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