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中文名:沒藥
種拉丁名:Commiphora myrrha (Nees) Engl.
科中文名:橄欖科
科拉丁名:Burseraceae
屬中文名:沒藥屬
屬拉丁名:Commiphora
描述:
沒藥則來自壹種會滲出芬芳的樹脂的灌木或喬木。其樹脂可用 以制成香水和香。聖經中所提及的沒藥多指壹個品種,不過, 可能也包括另壹品種,因為它們生長在同壹區域,外形也相似 。這兩種樹是阿拉伯、埃塞俄比亞和東非索馬裏海岸的土產, 所出產的樹脂供應市場大部分的沒藥。兩個品種都是矮小繁茂 的灌木或小樹,樹枝粗壯、硬直而多刺,生長在巖石誌地區, 尤其是在石灰石山上。樹的外皮和木都有濃烈的香味,樹幹和 樹枝會自然地滲出樹脂,樹脂的味道苦澀且有點刺激,壹點也 不可口,但曾壹度被醫藥界重視,用作止血的藥物。若與酒調 和飲用,可達止痛的功效,固此耶穌被釘十字架時,有“拿沒 藥調和的酒給耶穌,他卻不受”(可15:23)的記載。在東方, 沒藥被推崇為芳香的物質、香料和藥物,古代埃及人在廟中燃 燒沒藥,並用以裹屍;猶太人也用沒藥來膏抹屍體。在希伯來 人眼中,沒藥是壹種貴重的香料。
——————————————————
藥 名:沒藥
拼 音:MOYAO
英文名:Myrrh
來 源: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或愛倫堡沒藥樹的膠樹脂。
功 效:散血去瘀,消腫定痛。
主 治:治跌打損傷、金瘡、筋骨、心腹諸痛、癥瘕、經閉、癰疽腫痛、痔漏、目障
性味歸經:苦,辛,平。①《藥性論》:“味苦辛。”②《海藥本草》:“味苦辛,溫,無毒。”③《開寶本草》:“味苦,平,無毒。”入肝、脾、心、腎經。①《本草經疏》:“入足厥陰經。”②《本草新編》:“入脾、腎二經。”③《本草求真》:“入心、肝。”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用藥忌宜:孕婦忌服。①《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②《本草經疏》:“凡骨節痛與夫胸腹脅肋痛,非瘀血停留而因於血虛者不宜用。產後惡露去多,腹中虛痛者不宜用。癰疽已潰不宜用。目赤膚翳非血熱甚者不宜用。”
藥物配伍:配乳香,活血散瘀、行氣舒筋;配穿山甲,活血散瘀、消腫止痛。配血竭,活血散瘀、止痛。配雄黃,消腫生肌、燥濕解毒。
別 名:末藥(《綱目》)、明沒藥《全國中草藥匯編》
處方名:沒藥,末藥,制沒藥,炙沒藥,醋炒沒藥,明沒藥,生沒藥,生明沒藥。處方中寫沒藥、末藥均指生沒藥。為原藥去雜質,打成碎塊入藥者。制沒藥又稱炒沒藥。為凈沒藥用文火炒制後入藥者。醋炒沒藥又稱炙沒藥。為凈沒藥炒至熔化時,淋灑米醋,炒幹水分,取出,然後入藥者。
商品名:明沒藥:為紅褐色至紫棕色塊狀物,略透明,無雜質,質佳。狗沒藥:又名狗皮沒藥、馬沒藥、馬皮沒藥。為用狗皮或馬皮包裹者。質次。天然沒藥:表面呈黃棕色或紅棕色的沒藥團塊。膠質沒藥:表面呈深棕色的沒藥團塊。沒藥:各類沒藥的統稱。均以微透明、顯油潤、香氣濃、味苦、無雜質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①沒藥樹(《大明壹統誌》)分布熱帶非洲和亞洲西部。②愛倫堡沒藥樹分布紅海兩側的海濱地區,及阿拉伯半島從北緯22度向南至索馬裏海濱壹帶。藥材主產索馬裏、埃塞俄比亞及阿拉伯半島南部。以索馬裏所產者最佳。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11月至翌年2月或6~7月采收。本品多由樹皮的裂縫處自然滲出;或將樹皮割破,使膠樹脂從傷口滲出。初呈黃白色的液體,接觸空氣後逐漸凝固而成紅棕色硬塊。采得後去凈樹皮及雜質,置幹燥通風處保存。
拉丁名:藥材Myrrha原植物①沒藥樹Commiphora myrrha Engl.②愛倫堡沒藥樹 Balsamodendron ehrenbergianum Berg.
炮制方法:沒藥:揀去雜質,打成碎塊。制沒藥:取揀凈的沒藥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稍見熔化點,取出放涼。或炒至表面稍見熔化時,噴灑米醋,繼續炒至外層明亮光透,取出放涼。(沒藥每100斤,用醋6斤)《本草從新》:“沒藥,水飛過,用缽坐熱水中,以燈心同研,則易細。”
考 證:出自《本草圖經》:“沒藥,生波斯國,今海南諸國及廣州或有之。木之根、之株,皆如橄欖,葉青而密,歲久者則有膏液流滴在地下,凝結成塊,或大或小,亦類安息香。”
生藥材鑒定:幹燥的膠樹脂呈不規則顆粒狀或粘結成團塊,大小不壹,壹般直徑約2.5厘米,有的可達10厘米,紅棕色或黃棕色,表面粗糙,覆有粉塵。質堅脆,破碎面呈不規則顆粒狀,帶棕色油樣光澤,並伴有白色小點或線紋,薄片半透明。與水***研則成黃色乳狀液。氣微弱而芳香,味苦微辛。以塊大、棕紅色、香氣濃而雜質少者為佳。
中藥化學成分:沒藥樹含樹脂25~35%,揮發油2.5~9%,樹膠約57~65%,此外為水分及各種雜質約3~4%。樹脂的大部分能溶於醚,不溶性部分含 a 及 B 罕沒藥酸(Heerabomyrrholic acid),可溶性部分含 a,B 與r沒藥酸(Commiphoric acid)、沒藥尼酸(Commiphorinic acid)、a 與 B 罕沒藥酚(Heerabomyrrhol)。尚含罕沒藥樹脂(Heeraboresene)、沒藥萜醇(Commiferin)。揮發油在空氣中易樹脂化,含丁香油酚(Eugenol)、間苯甲酚(m壹Cresol)、枯醛(Cumin aldehyde)、蒎烯(Pine-ne)、二戊烯(Dipentene)、檸檬烯(Limonene)、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罕沒藥烯(Heerabolene)等。樹膠水解得阿拉伯糖、半乳糖和木糖 。醇能溶解樹脂和揮發油,上等沒藥的醇不溶性成分不超過70%;灰分不超5%。 沒藥成分可因來源不同而稍有差異,壹般商品沒藥含揮發油3%-8%,沒藥樹脂25%-45%,樹膠55%-60%,苦味質少量,並含沒藥酸(myrrholic acid)、甲酸、乙酸及氧化酶等。沒藥揮發油為黃色或黃綠色濃稠液體,具有特殊氣味,暴露在空氣中易樹脂化,油中含有丁香酚、間甲基酚、枯茗醛(cuminaldehyde)、桂皮醛(cinnamaldehyde)、甲酸酯、乙酸酯、沒藥酸酯(ester of myrrholic acid)、罕沒藥烯(heerabolene);有的沒藥揮發油尚含α 及β-沒藥烯(α-,β-bisabolene)、dl-苧烯(dl-limonene)等。沒藥樹脂(myrrhin)為中性物質,加熱得沒藥脂酸類:α-、β-、γ-沒藥脂酸(α-,β-, γ-commiphoric acid),次沒藥脂酸(com-miphorinic acid),α-、β-罕沒藥脂酸(α -,β-heerabomyrrholic acid),α-罕沒藥脂酚(α-heerabomyrrhol), β-罕沒藥脂酚(β-heer-abomyrrhol);其中壹種罕沒藥脂酚含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兒茶酚(catechol)、罕沒藥氧化樹脂(heeraboresene)。樹膠類化阿拉伯樹膠,水解得阿拉伯聚糖、木聚糖、半乳聚糖等。
中藥化學鑒定:①粉末遇硝酸顯紫色。②本品乙醚浸出物或揮發油置於蒸發皿中,待乙醚揮散後,用溴或發煙硝酸蒸氣接觸皿底的薄膜狀殘渣,即顯紫紅色。③本品與水研磨形成黃棕色乳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