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尺=米,所以1公尺就是1米。
“米”來源:
“米”的定義起源於法國。1米的長度最初定義為通過巴黎的子午線上從地球赤道到北極點的距離的千萬分之壹,並與隨後確定了國際米原器。隨著人們對計量學認識的加深,米的長度的定義幾經修改。
2019年,國際計量大會(CGPM)對它們定義的文本進行了修訂。2019年5月20日起,米的定義更新為:當真空中光速c以m/s為單位表達時選取固定數值299792458來定義米。其中秒是由銫的頻率ΔνCs來定義。
1875年5月20日由法國政府出面,召開了20個國家政府代表會議,正式簽置了米制公約,公認米制為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同時決定成立國際計量委員會和國際計量局。到1985年10月止,米制公約成員國已有47個。
擴展資料:
相關:長度單位換算
壹、我國傳統的長度單位:
我國傳統的長度單位有裏、丈、尺、等。
1裏=150丈=500米
2裏=1公裏(1000米)
1丈=10尺
1丈=3.33米
1尺=3.33分米
二、國際標準的長度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標準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這些長度單位均屬於公制單位。
百度百科-長度單位換算
百度百科-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