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的意思是皇帝受命於天,君權神授。奉:遵照,遵從天意,指皇帝受命於天。承運:繼承新生的氣運;指君權神授。是中國古代封建帝王詔書開頭的套語,源於秦朝,從明朝開始正式使用。
皇帝詔曰實乃皇帝,詔曰,皇帝是與奉天承運連壹起的,是詔書的套話,承上啟下,引出下文的內容。秦王政統壹六國,建立君主制的國家後,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號稱皇帝,自稱曰朕。並改命為制,令為詔,從此詔書便成為皇帝布告臣民的專用文書。
欽此壹詞象征皇帝到此親自頒布詔書(親臨此地),古代詔書下達壹般都是太監或者欽差大臣代為傳詔,但接詔書如面君,需要下跪等,就像皇帝親臨,拜見皇帝壹樣。
擴展資料: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考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並非有詔書之日起就有的,自西周開始到明朝以前,各朝詔書制式各有不同,“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真正開始使用起源於明朝,清承明制。
明代加強中央集權,對於“天命”之說亦廣加利用。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壹記載,太祖嘗言:“見人言動皆奉天而行,非敢自專也。”因而其詔書的開頭就是奉天承運。
清承明制,其詔書多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中間為主文,結尾則以“布告天下,鹹使聞知”、“布告中外,鹹使聞知”為多。詔書以外,清代還有制辭(即制書)。其開頭壹般是“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雲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