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二年級下冊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語文老師教學反思五篇

作為壹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壹,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麽妳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語文老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下冊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篇1

小朋友在壹起畫畫,突然想到要在畫面上表現出平時看不見摸不著的“風”來。於是他們開動腦筋想出了壹些辦法從另壹個角度表現風的方法:比如畫壹面飄舞的旗子;畫壹棵翩翩起舞的小樹;畫壹些斜斜的雨絲。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壹、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每當學生覺得所學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系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

性的規律之壹。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壹定要盡其所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啟發、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

對二年級孩子來說,如果對他們說,“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存在著”——這樣壹種抽象概念,還不大能明確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

師:今天老師給妳們帶來了壹個謎語,妳們猜猜看,它是什麽?(課件出示)雲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

師:對!這就是我們壹年級學過的謎語。(板書:風)妳知道風什麽樣嗎?什麽顏色?什麽形狀?有多大?有多高?妳見過嗎?這樣壹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能畫嗎?可這三個小朋友就畫出來了。

通過揭開謎底,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中的幾位小朋友能設法在畫面上表現出風的存在,是會感到佩服的。這既具有啟發性,又從某種程度上落實了有關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二、自主學習,以讀代講

由於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都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怎樣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孩子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本課我在這方面也做了壹定的嘗試性探索,比如自己讀通課文,小夥伴互相檢查互相幫助,同桌讀的對的鼓勵他,讀的不對的就糾正他,教師巡回督促、鼓勵、指導。又如,在練習朗讀時,引導孩子自己探究怎樣讀能表現出課文中孩子的“聰明勁兒”,在引導孩子在學習小組裏互相揣摩,進行合作學習的培養。

教材是新知識的載體,我摒棄課文“逐段講解”的傳統做法,截取課文中最能展現三個小夥伴“畫風”的思維過程的三個自然段,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讀,感悟三個小夥伴畫出“風”後的不同心態,體驗成功的樂趣。然後,不失時機進行板畫,並創設探究點“為什麽說三個小夥伴畫出了風?”

趙小藝的畫:

師:哪個詞讓妳感受到風?

生1:“飄”。

師板書:旗子飄

師:我這有壹幅趙小藝的畫妳們想不想看?從這幅圖上妳看到了什麽,感受到了什麽?

生1:有樹,有房子,還有飄著的旗子,我感受到有風了。

陳丹的畫:

師:哪個詞讓妳感受到“風”?

生:“彎彎”

師:想不想看看陳丹的畫。

生:想

師:妳覺得陳丹的畫怎麽樣?

生:很美

師:他的畫中有風嗎?

生:有風,小樹已經彎了

宋濤的畫:

宋濤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我通過“斜斜的”的這個詞感受到宋濤畫出了風。(師板書雨絲斜)

師:我這還有宋濤的畫,妳覺得宋濤的畫怎麽樣?

生1:宋濤的畫有茂盛的樹,有斜斜的雨絲,讓我感受到了風。

三、激發興趣,誘發體驗

就情感態度而言,首先強調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這壹點尤其重要。學生知識經驗相異,興趣愛好有別,內心需求也不盡。在本課中設計了這樣壹個環節,“找到妳喜歡的小朋友到底是怎麽畫風的?他們說了些什麽?請妳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找出他們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再在小組裏交流。”讓學生選擇自已喜歡的內容重點精讀,只有學生能自由地把學習的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上,時間充裕,挖掘也就比較深入,再通過小組交流,對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

二年級下冊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篇2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村居》壹課時,我先把學生帶入壹個青草萋萋、百花盛開、花香四溢的教學情景中。在這美麗的春天裏,采用了各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比賽讀等),讓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來。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詩的基礎上,老師與學生配上啞語吟誦古詩,在肢體語言的幫助下,學生進壹步理解了古詩的意思,並在自己的頭腦中模模糊糊地創造出古詩所特有的意境。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老師沒有讓學生來說壹說古詩的意思,沒有壹句壹句地講解古詩文,而是讓學生在吟誦古詩中感悟語言,在歌聲中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創造圖畫。學生們學習的興致盎然,這節課結束了,但古詩的韻味永存。

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本節古詩教學課,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就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的具體體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情境,搭建平臺,讓學生通過理解字詞的意思,通過壹遍壹遍地誦讀,進壹步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從《詠柳》整堂課的教學來看,流程進行得很好,從對“詠”的理解,到對柳樹從遠到近的認識,以及作者從對柳樹的'觀察到充滿奇妙的想象所體現出的對春的無限的熱愛之情,課堂中呈現得都很好。不足之處是,老師表現得多,學生發揮得少,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在以後的教學中,壹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二年級下冊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篇3

壹、用謎語導入,提高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的同學們對猜謎語非常感興趣。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用謎語導入。果然,我的謎語壹出,同學們就興奮起來,他們紛紛猜測謎底,課堂氣氛非常熱烈。於是,我趁這個機會,引入了這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生字教學從來都不是壹成不變的。因此,在生字教學中,我註重用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生字的訓練,其中最重要的壹種方法就是讀。讀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還能讓學生對生字有個初步的理解。在讀的過程中,我讓同學們自讀、齊讀、指名讀,這樣壹來,絕大多數同學能很流利地把生字詞讀出來。不僅如此,我還用不同的方法幫同學們記憶生字。這樣用總結的方式記生字效果非常好。

三、小組合作,***同討論。

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既可以培養同學們的合作意識,還能盡可能的讓每個孩子都參加到學習中。所以這節課我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我先把問題呈現給大家,然後讓他們合作完成,再由小組長匯報。效果出乎意料每個小組不僅完成了任務,還有更新的收獲。比如,有的小組還想象了壹下蜘蛛看到蜈蚣時的動作、心理等,充實了課文內容效果良好。

不足之處在於,同學們對蜘蛛性格把握得不夠準確,思考原因,可能是由於我在課堂教學中,把重點放在了字詞教學中,對蜘蛛的形象把握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全方位把握內容不能顧此失彼。

二年級下冊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篇4

在這堂課上,學生之所以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深入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體會文本內涵,是因為做到了:

1、構建了對話式閱讀教學:

文本是閱讀的基礎和前提,教師是整個閱讀教學的參與者、組織者,學生在整個閱讀教學活動中始終是主體,文本為他們的學習提供憑借,與他們進行著意義的交融,教師的教學也是為他們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升閱讀品位、獲取人文素養服務的。本課通過說事件、寫事件、議事件,使文本的意義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構建起來,始終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2、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⑴理解能力:通過抓住4個關鍵詞歸納出課文主要寫了壹件什麽事,來表達對文本的理解。

⑵運用能力:通過寫便條挖掘文章空白點,來領會文本的內涵,將所學的語言文字有效地遷移於自己的言語實踐。

⑶評價能力:通過對“老奶奶這麽高度評價我、表揚我”談談看法,學生各抒己見,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對事件進行鑒別和評價的能力。

二年級下冊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篇5

本課故事反映了學生們自己的心理情境,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通過本文的教學,我感悟出在向學生們傳授謀種理念時,首先應盡量去貼近學生們的思想,用他們的思維方式重新認識理念的本質,再用學生們容易接受的話語講述給他們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結合學校的日常生活對學生的養成教育進行適時教育,例如本課中,小男孩玩的遊戲的扔石子,那麽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教育他們這是壹種危險的遊戲,在生活中玩遊戲的時候要註意安全。不可以破壞公***設施。

在教學中要註重把握細節,比如筆順的寫法,要認真查閱資料,多向老教師請教。

在課堂上多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老師激情四射,學生也要配合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