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遷移;信:信用。指說到做到,言而有信。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 遷《史記?商君列傳》:“有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徙木為信的近義詞: 言而有信 說話守信用。《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壹折:“只要小娘子
徙木為信的反義詞: 食言而肥 形容言而無信,只圖自己得利 言而無信 亦作“ 言而不信 ”。說話不講信用。《谷梁傳·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
成語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言而有信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變法,新法公布以後,為使人們相信新法壹定要執行,商鞅命人在國都南門處立了壹根三丈多高的木柱,聲明誰搬動到北門就賞五十金。有壹個膽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們認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