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的筆順筆畫是豎,橫折,橫,橫,豎,橫,點,橫。
本義指疆域,地域。這個意思後來寫作"域"。引申指地區,區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諸侯國。後泛指國家。也指國都。
2019年11月20日,"漢語盤點2019"活動啟動,清博大數據推薦的國內字為"國、愛、治、紀、會"。
"國"的初文是"或",也是"域"的古字。周代中期金文,就是較早的"國"。字本義是"邦國""封邑"。字的構形,有土地("壹"),有保衛城池土地的武力"戈"。"囗"的四方都有壹橫,這四橫可能表示這重地是有人在四邊把守著的。
中國古代六種造字方法:
1、象形法:象形字當中,也有壹些不是直接用來表示具體實物,而是用來表示與實物有關的概念。
2、指事法:就是用象征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上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法。
3、會意法: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按意義合起來表示壹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
4、形聲法:就是由形旁和聲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因為形聲字是在象形、指事、會意的基礎上產生的。
5、轉註法:過去的說法很多,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為了適應方音分歧和語音的發展而采取的壹種造字法。
6、假借法: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義的壹種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