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往來煙波非定居,生涯蓑笠外無余是什麽意思?出自哪裏

往來煙波非定居,生涯蓑笠外無余是什麽意思?出自哪裏

《定風波》為蘇詞名作,歷來被人評為悠閑從容、曠達樂觀。它不僅是蘇軾的壹首閑適詞,更是壹篇夫子自道之作。該詞作於黃州謫所。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寫了作者任天而動、苦樂隨緣、開朗達觀、意存歸隱的人生態度和坦蕩胸懷,描繪了壹幅極傳神的“東坡雨中行吟圖”,表現了他處變不驚、笑對蒼茫、“何妨吟嘯且徐行”的瀟灑氣度,流露出悠遊自在、“壹蓑煙雨任平生”的達觀之思,揭示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恬淡妙境,也是蘇軾人生的真實寫照。  這首詞道眼前景,寫心中事,以曲筆抒胸臆,言在此而意在彼,以小見大,富含哲理。全詞言簡意賅,不事藻繪,卻能夠於簡樸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語意雙關,令人回味無窮。全詞記述了作者壹行人在沙湖道上突遭雨襲之事。上片以“莫聽”二字起,似有突兀之感,而“穿林打葉聲”勾畫出風雨的聲勢之猛。急風挾雨而來,對此作者卻說:“何妨吟嘯且徐行”,“何妨”表現了詞人的淡定,“竹杖芒鞋”透露出詞人安貧樂道的隱逸之思,“誰怕”壹句反問,加上“莫聽”“何妨”的映襯顯得氣度從容,由此勾勒出壹幅蘇公披蓑煙雨行吟圖。試想於沙湖道上慢行的詞人,拄竹杖,履芒鞋,在風雨中吟嘯而來,那種閑庭信步的瀟灑,那是要具有怎樣壹種淡定的心態啊!然而,作者所要表現的僅是這種灑脫嗎?且看下句:“壹蓑煙雨任平生”。若僅是郊遊俊賞,又何須如此感慨呢?遙想蘇公當年,19歲中進士,正是春風得意,青雲之誌等待機遇施展之時,卻遇到了壹連串的挫折打擊,竟致壹生顛沛困頓。烏臺詩案,黨錮之禍,政治上的腥風血雨都已經承受,又何懼眼前這壹陣急雨呢?讀到此處,讀者的眼前浮起了壹幅深淺分明的畫面:壹個竹杖芒鞋的老人踽踽獨行於風雨飄搖的人生路上,身前身後皆茫茫無所見,但詞人並未黯然神傷,而是從容面對,正所謂“來往煙波非定居,生涯蓑笠外無余”是也。誠如宋代學者胡寅所言“及眉山蘇氏,壹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酒邊詞序》)東坡確實做到了昂首面對人生的風雨,超越世俗的煩擾。人生有順境,有成敗,有榮辱,有禍福。但無論處於何種境地,蘇軾皆以坦然而超脫的心境去對待,在人生的風雨中磨練自己,修煉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