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全文)
(壹九三○年壹月五日)
在對於時局的估量和伴隨而來的我們的行動問題上,我們黨內有壹部分同誌還缺少正確的認識。他們雖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來,卻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來的可能。因此他們不贊成爭取江西的計劃,而只贊成在福建、廣東、江西之間的三個邊界區域的流動遊擊,同時也沒有在遊擊區域建立紅色政權的深刻的觀念,因此也就沒有用這種紅色政權的鞏固和擴大去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觀念。他們似乎認為在距離革命高潮尚遠的時期做這種建立政權的艱苦工作為徒勞,而希望用比較輕便的流動遊擊方式去擴大政治影響,等到全國各地爭取群眾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個地步了,然後再來壹個全國武裝起義,那時把紅軍的力量加上去,就成為全國範圍的大革命。他們這種全國範圍的、包括壹切地方的、先爭取群眾後建立政權的理論,是於中國革命的實情不適合的。他們的這種理論的來源,主要是沒有把中國是壹個許多帝國主義國家互相爭奪的半殖民地這件事認清楚。如果認清了中國是壹個許多帝國主義國家互相爭奪的半殖民地,則壹,就會明白全世界何以只有中國有這種統治階級內部互相長期混戰的怪事,而且何以混戰壹天激烈壹天,壹天擴大壹天,何以始終不能有壹個統壹的政權。二,就會明白農民問題的嚴重性,因之,也就會明白農村起義何以有現在這樣的全國規模的發展。三,就會明白工農民主政權這個口號的正確。四,就會明白相應於全世界只有中國有統治階級內部長期混戰的壹件怪事而產生出來的另壹件怪事,即紅軍和遊擊隊的存在和發展,以及伴隨著紅軍和遊擊隊而來的,成長於四圍白色政權中的小塊紅色區域的存在和發展(中國以外無此怪事)。五,也就會明白紅軍、遊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鬥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鬥爭發展的必然結果;並且無疑義地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六,也就會明白單純的流動遊擊政策,不能完成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任務,而朱德毛澤東式、方誌敏〔1〕式之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是經由鄉赤衛隊、區赤衛大隊、縣赤衛總隊〔2〕、地方紅軍直至正規紅軍這樣壹套辦法的,政權發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擴大的,等等的政策,無疑義地是正確的。必須這樣,才能樹立全國革命群眾的信仰,如蘇聯之於全世界然。必須這樣,才能給反動統治階級以甚大的困難,動搖其基礎而促進其內部的分解。也必須這樣,才能真正地創造紅軍,成為將來大革命的主要工具。總而言之,必須這樣,才能促進革命的高潮。
犯著革命急性病的同誌們不切當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觀力量〔3〕,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這種估量,多半是從主觀主義出發。其結果,無疑地是要走上盲動主義的道路。另壹方面,如果把革命的主觀力量看小了,把反革命力量看大了,這也是壹種不切當的估量,又必然要產生另壹方面的壞結果。因此,在判斷中國政治形勢的時候,需要認識下面的這些要點:
(壹)現在中國革命的主觀力量雖然弱,但是立足於中國落後的脆弱的社會經濟組織之上的反動統治階級的壹切組織(政權、武裝、黨派等)也是弱的。這樣就可以解釋現在西歐各國的革命的主觀力量雖然比現在中國的革命的主觀力量也許要強些,但因為它們的反動統治階級的力量比中國的反動統治階級的力量更要強大許多倍,所以仍然不能即時爆發革命。現時中國革命的主觀力量雖然弱,但是因為反革命力量也是相對地弱的,所以中國革命的走向高潮,壹定會比西歐快。
(二)壹九二七年革命失敗以後,革命的主觀力量確實大為削弱了。剩下的壹點小小的力量,若僅依據某些現象來看,自然要使同誌們(作這樣看法的同誌們)發生悲觀的念頭。但若從實質上看,便大大不然。這裏用得著中國的壹句老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就是說,現在雖只有壹點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發展會是很快的。它在中國的環境裏不僅是具備了發展的可能性,簡直是具備了發展的必然性,這在五卅運動〔4〕及其以後的大革命運動已經得了充分的證明。我們看事情必須要看它的實質,而把它的現象只看作入門的向導,壹進了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這才是可靠的科學的分析方法。
(三)對反革命力量的估量也是這樣,決不可只看它的現象,要去看它的實質。當湘贛邊界割據的初期,有些同誌真正相信了當時湖南省委的不正確的估量,把階級敵人看得壹錢不值:到現在還傳為笑談的所謂“十分動搖”、“恐慌萬狀”兩句話,就是那時(壹九二八年五月至六月)湖南省委估量湖南的統治者魯滌平〔5〕的形容詞。在這種估量之下,就必然要產生政治上的盲動主義。但是到了同年十壹月至去年二月(蔣桂戰爭〔6〕尚未爆發之前)約四個月期間內,敵人的第三次“會剿”〔7〕臨到了井岡山的時候,壹部分同誌又有“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提出來了。其實,那時英、美、日在中國的鬥爭已到十分露骨的地步,蔣桂馮混戰的形勢業已形成,實質上是反革命潮流開始下落,革命潮流開始復興的時候。但是在那個時候,不但紅軍和地方黨內有壹種悲觀的思想,就是中央那時也不免為那種表面上的情況所迷惑,而發生了悲觀的論調。中央二月來信〔8〕就是代表那時候黨內悲觀分析的證據。
(四)現時的客觀情況,還是容易給只觀察當前表面現象不觀察實質的同誌們以迷惑。特別是我們在紅軍中工作的人,壹遇到敗仗,或四面被圍,或強敵跟追的時候,往往不自覺地把這種壹時的特殊的小的環境,壹般化擴大化起來,仿佛全國全世界的形勢概屬未可樂觀,革命勝利的前途未免渺茫得很。所以有這種抓住表面拋棄實質的觀察,是因為他們對於壹般情況的實質並沒有科學地加以分析。如問中國革命高潮是否快要到來,只有詳細地去察看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種矛盾是否真正向前發展了,才能作決定。既然國際上帝國主義相互之間、帝國主義和殖民地之間、帝國主義和它們本國的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是發展了,帝國主義爭奪中國的需要就更迫切了。帝國主義爭奪中國壹迫切,帝國主義和整個中國的矛盾,帝國主義者相互間的矛盾,就同時在中國境內發展起來,因此就造成中國各派反動統治者之間的壹天天擴大、壹天天激烈的混戰,中國各派反動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就日益發展起來。伴隨各派反動統治者之間的矛盾――軍閥混戰而來的,是賦稅的加重,這樣就會促令廣大的負擔賦稅者和反動統治者之間的矛盾日益發展。伴隨著帝國主義和中國民族工業的矛盾而來的,是中國民族工業得不到帝國主義的讓步的事實,這就發展了中國資產階級和中國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中國資本家從拚命壓榨工人找出路,中國工人則給以抵抗。伴隨著帝國主義的商品侵略、中國商業資本的剝蝕和政府的賦稅加重等項情況,便使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矛盾更加深刻化,即地租和高利貸的剝削更加重了,農民則更加仇恨地主。因為外貨的壓迫、廣大工農群眾購買力的枯竭和政府賦稅的加重,使得國貨商人和獨立生產者日益走上破產的道路。因為反動政府在糧餉不足的條件之下無限制地增加軍隊,並因此而使戰爭壹天多於壹天,使得士兵群眾經常處在困苦的環境之中。因為國家的賦稅加重,地主的租息加重和戰禍的日廣壹日,造成了普遍於全國的災荒和匪禍,使得廣大的農民和城市貧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因為無錢開學,許多在學學生有失學之憂;因為生產落後,許多畢業學生無就業之望。如果我們認識了以上這些矛盾,就知道中國是處在怎樣壹種皇皇不可終日的局面之下,處在怎樣壹種混亂狀態之下。就知道反帝反軍閥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樣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會要到來。中國是全國都布滿了幹柴,很快就會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話,正是時局發展的適當的描寫。只要看壹看許多地方工人罷工、農民暴動、士兵嘩變、學生罷課的發展,就知道這個“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時期,毫無疑義地是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