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說,就算在當代的社會上,依舊很多人舍不得畫十元錢,如果從家打車需要十元,但坐公交只需要壹元的話,很多人會選擇公交車,因為十元錢無論在哪個時間來說,都存在著它壹定的價值。所以在1990年,也就是據我們目前的三十年前,十元錢更加重要,那時候的十元錢大概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壹百元,雖然人們的生活已經開始逐漸轉好,但是?大團結?還是只有少部分人才花得起。我記得以前看過壹部電視劇,劇中的人是退休下來的老幹部,每個月的工資足足有幾百塊錢之多,但是在花起十元錢時還是會心疼,這就能看出在1990年,就算是高消費家庭,也依舊會心疼這壹張?大團結?。這只是在高消費家庭的?十元錢?觀念,在普通家庭甚至低層家庭呢?那時候打工可能賺到的錢都是幾毛幾塊的,壹個月加起來才能有幾十塊錢,在這種背景環境下,普通階層的家庭舍得化十元錢嗎?顯然是舍不得的。在當時的書刊上有記載過,當時人民的年收入才在1300元左右,那麽月收入就是人均100多點,這是全國所有人民的數據,如果將農民和工作人民分開統計,人民每個月的收入才能達到50塊左右,所以這樣的?大團結?可以說在壹般人家中都是見不到的,當時的物價低,錢也更有價值,可能兩塊錢就夠吃壹天的飯,十塊錢也許夠壹個家庭生活很久。那時候對金錢的尊重,導致那時候的人們花錢都是精打細算的,不存在鋪張浪費的行為,這讓我們也肅然起敬,我們現在也應該學習三十年前人們對金錢的態度,節約、勤儉,珍惜前壹輩人為我們打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