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是指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系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辦事。
詳細解釋:
實事求是:[ shí shì qiú shì ]?
詳細解釋
1.?解釋:指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系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辦事。
2.?出自:《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3.?示例:總結經驗要~,不可弄虛做假。
近義詞:捕風捉影, 不折不扣 ,指天畫地, 踏踏實實, 恰如其分
反義詞:望梅止渴, 巧立名目 ,大吹大擂 ,故弄玄虛, 好高騖遠?
實事求是造句:
1、我很疲倦,卻毫不悔悟,不肯強迫自己作出壹種服服貼貼,有益而實事求是的姿態。
2、身為主管,評定屬下的績效必須實事求是,不可以主觀的成見為依據。
3、我們對自己的估計應該實事求是,不要自高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4、這次選舉的結果讓人發現,實事求是的政治人物,遠比弄虛作假的受選民歡迎。
5、在說明中要實事求是和清楚明了,但不要動感情。
“”典故:實事求是壹詞,最初出現於東漢史學家班固撰寫的《漢書·河間獻王傳》,講的是西漢景帝第三子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明朝王陽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基礎上,提出了“知行合壹”的觀點,倡導“實事求是”的學風。這原本指壹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壹個經學和考據學的命題,也是中國古代學者治學治史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