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辯證法(dialectic)
壹種被黑格爾和馬克思大加使用的哲學方法,在辯證法中,矛盾之間互相對抗以達到真理。辯證法的起源可以在古希臘哲學中找到。
2 白板(tabula rasa)
洛克哲學中的術語。洛克認為心靈就像壹塊白板,從而與天賦觀念存在的學說相對立。換句話說,心靈在人剛出生時是“空白的”,我們所知道的任何東西都必須通過經驗“印上去”。
3 超人(ubermensch)
尼采著作中的壹個概念,指壹個有可能在未來取代我們的卓越的人。
4 超驗的(transcendent)
獨立的。在宗教哲學中,超驗的上帝與他所創造的宇宙是相分離的和迥然不同的。這與內在的上帝概念相反,比如在泛神論中,上帝是等同於他的造物的,或可舉壹個不同的例子,在某種形式的人本主義那裏,上帝是與人類相等同的(黑格爾主張這種觀點)。
5 沈思(的生活)[contemplation(the life)]
按照亞裏士多德(和其他哲學家)的說法,這是最幸福的生活,即是思想和哲學的生活。
6 存在的世界(world of Being)
柏拉圖形而上學中的術語,指理想中的“形式”的世界,這個世界是沒有變化的,我們只能通過理性和思想來認識這個世界。
7 單子(monad)
萊布尼茨用來指壹切不變事物的最終組成部分的非物質實體,上帝是唯壹壹個不是被創造的單子,他作為自我封閉的(“無窗的”)的先定實體創造了所有其他單子。
8 狄奧尼索斯式的(尼采)[Dionysian(Nietzsche)]
藝術、精力和意誌中的非理性原則。
9 公意(盧梭)[general will(Rousseau)]
壹個民族集體的願望和決定。
10 信仰的飛躍(leap of faith)
克爾凱郭爾的用語。他認為壹個人不可能證明他所信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