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諸葛而後,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煥死,河西惱懼。以張守圭為瓜州刺史,領余眾,方復築州城。版幹裁立,敵又暴至。略無守禦之具。城中相顧失色,莫有鬥誌。守圭日:“徒眾我寡,又瘡痍之後,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道制之。”乃於城上,置酒作樂,以會將士。敵疑城中有備,不敢攻而退。又如齊祖廷為北徐州刺史,至州,會有陳寇,百姓多反。廷不關城門。守陴者,皆令下城,靜座街巷,禁斷行人雞犬。賊無所見聞,不測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設警備。廷復令大叫,鼓噪聒天,賊大驚,頓時走散。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翻譯:諸葛亮駐紮在陽平,派魏延各將軍的士兵向東進軍,諸葛亮唯獨留了壹萬人守著都邑。晉宣帝率領二十萬群眾抵抗諸葛亮,和延軍交錯行軍,到小徑的前頭,在諸葛亮六十裏的地方,偵察人員對白宣帝說在都邑中士兵少力量弱小。諸葛亮也了解宣帝將到,已經迫近有了威脅,想要前往到延軍,相隔的太遠,如果反過頭來追趕魏延的軍隊,勢必趕不上。將士們都失了神色,都不知道有什麽計謀。諸葛亮則意氣自信。敕軍中都旗子倒在地上,鼓聲停止,不得隨意離開營帳,又命令打開四城門,掃地灑水。白宣帝經常說諸葛亮掌握重權,突然看到形勢軟弱,懷疑其中有埋伏的士兵,於是帶領士兵急走上山。第二天食時,諸葛亮對部下拱手大笑說:“司馬懿壹定認為我偽裝怯弱,將士有埋伏,沿著山走了。”偵察巡邏的士兵返回告訴白宣帝,正如諸葛亮所說的。白宣帝知道後,深深得感到遺憾。
明羅貫中據郭沖《條諸葛亮五事》(按系民間傳說)中之第三事,渲染而成《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其情節為街亭失守, 司馬懿大軍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禦敵,卻大開城門,並在城樓撫琴, 司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後以“空城計”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