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怎麽在網上看王文良寫的《北大畢業等於零》和誰動了我的奶酪等書,謝謝.

怎麽在網上看王文良寫的《北大畢業等於零》和誰動了我的奶酪等書,謝謝.

王文良在國內幾十所高校做過演講。盡管身為北大的客座教授,但是直到上周五晚上他才登上北大演講臺。因為他寫了壹本書,名字叫《北大畢業等於零》。其實,王文良給自己這本起的名字叫《我北大畢業等於零》,結果出版後變成了現在的名字。因此,他回北大的時候心裏難免會犯嘀咕。不過,憑著現在的業績,王文良完全有資格重新站到北大的講

壇上。

12萬字的“野心”

1991年7月,王文良拿著面試通知單走進了頂新國際集團。初試考官是壹位來自臺灣的經理。在回答完怎樣才能做壹個出色業務員後,考官接著問他:“妳為什麽離開政府機關?”王文良回答道:“壹方面想到外面鍛煉壹下,接受現代的商品經濟理念,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另壹方面要多收入壹些。”雖然考官問了許多問題,但是王文良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這道題。因為他沒有如實陳述自己離職的原因。

1989年7月,王文良北大畢業被分配到北京市政府機關。當時,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兩年內當上科長,五年內當上處長,十年內當上局長,十五年內當上部長。王文良對自己充滿信心。因為在北大讀書的時候,他就是學校裏出類拔萃的風雲人物。

每天早晨,王文良總是提前半個小時到辦公室,把整層樓的地都擦了,把各辦公室的開水都打好,然後就專心致誌地學習業務。經過壹段時間後,王文良利用業余時間寫了壹篇12萬字的業務論文,直接交給了局長。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展示自己的才能,讓局領導知道自己的能力。局長看完論文後,對王文良說了聲:“年輕人,好好幹,將來有前途!”以後就再不提這件事了。王文良辛辛苦苦幾個月的論文就這樣不了了之了。相反,他還給許多同事留下了“有野心”的印象。

從這件事之後,王文良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了。全處組織學習時,王文良負責記錄。由於記錄的內容多,速度快,字跡非常潦草。於是,他晚上回到家裏把當天的會議記錄重新抄了壹遍,壹直抄到後半夜。第二天又早早趕到單位上班。這件事情,王文良得到領導的通報表揚。此時,他才隱隱感覺到,原來機關領導喜歡幹實事的人,不喜歡過於表現自己的人。

在機關工作了兩年,王文良的級別沒有得到任何提升,更讓他感到無奈的是,沒有任何成就感。就在這段日子裏,壹位與王文良同期參加工作的同事被提升為科長。他問處長:“提拔有什麽樣的標準?”處長搖搖頭說:“沒辦法,這是上級來的任命,我們只能執行。”

在回家探親的路上,王文良邂逅了壹位“老機關”。這位“前輩”聽了他的事情後,笑著說:“妳是北大高才生。但是,北大畢業與工作沒有任何關系。機關晉升的途徑主要是,有背景的人、給領導做秘書的人和聽話的人。如果妳都具備這個條件,那麽妳的規劃有可能按部就班地實現。”王文良心想,自己這三個條件都不具備。同時,在工作中期望值過高,使得自己脫離了實際。由此,他萌生了離開機關,從社會壹線做起的想法。

頂新國際集團給了他這樣的機會。那次只招聘兩個職位,壹個在企劃部,壹個在銷售部。王文良覺得企劃部還是坐辦公室,於是他選擇了銷售部推銷員的職位。最終,他從50多名競聘者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