歹字有兩個讀音,根據現代漢語的規範讀音,歹字可以讀作dāi和dǎi。其中,dāi的讀音常見於詞語中,如歹徒(dāi tú);dǎi的讀音常見於方言或口語中,如部分地區的方言中的讀音。雖然在不同的發音場景中可能會有變化,但這兩個讀音是歹字最常見的發音方式。
1、歹字最早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中,歹字由壹個"人"字和壹個"弓"字組成。"人"字代表人體形狀,"弓"字代表弓箭。歹字的結構描繪了壹個人被弓箭射中的形象,含義是受傷或遭受不幸。隨著時間的推移,歹字逐漸演變為表示不好、不良或壞的負面概念的字義。在現代漢語中,歹字常用於形容壞的、不好的事物或情況。
2、歹字是壹個象形字,由“人”和“弓”組成。在古代,人被弓箭射中意味著受傷或遭遇不幸。因此,歹字的意思代表壞、惡劣、不好的概念。在現代漢語中,歹字用來形容不好的情況、不良的品質或不道德的行為。它常用於表示不好的事物,如歹徒、歹意、惡劣等。這個字在表達否定或負面意義時有著重要的作用,幫助人們描述負面行為或情況。
歹字的甲骨文
1、“歹”是象形字。甲骨文像壹段殘骨,表示剔去肉之後剩下的殘骨。金文、小篆和甲骨文大體相同。隸變後楷書寫作“歹”。
2、“歹”,漢語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dǎi,最早見於商朝甲骨文時代,甲骨文寫法如人身體的壹大部分殘骨架,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字。“歹”的基本含義為不好、壞、惡。《說文歺部》:“歹,列(裂)骨之殘也。從半、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