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險為夷這個 歇後語 的前壹句是諸葛亮大擺空城計。以下是我給大家精選整理的化險為夷的歇後語解釋,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
化險為夷的歇後語: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散文 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壹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壹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 傳統 文化 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空城計:
在敵眾我寡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史書多有記載。但不限於守城。 明羅貫中據郭沖《條諸葛亮五事》(按系民間 傳說 )中之第三事,渲染而成《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其情節為 街亭 失守, 司馬懿 大軍直逼 西城 ,諸葛亮無兵禦敵,卻大開城門,並在城樓撫琴, 司馬懿 疑有埋伏,遂退兵。後以"空城計"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郭沫若《反正前後》第壹篇七:"大堂上面那裏有甚麽機關槍呢?比 諸葛亮 的“空城計”還要空得厲害的,是老卒殘兵的影子都不見壹個。"茅盾《子夜》十六:" 周仲偉 像“空城計”裏的諸葛亮似的笑退了那八個代表。"
典故 :
《三國演義》中寫,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沈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事實上,這只是郭沖在註解裏編出的小 故事 ,街亭之戰時司馬懿遠在洛陽,攻克孟達後回駐宛城,和發生地點相隔千裏,和諸葛亮對戰的是張郃,孔明見街亭敗績,迅速撤回漢中。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虛構的。
(且當時就有人質疑:司馬懿如果真得到這樣的機會,麾下十余萬大軍,把他圍住不就完了? 派幾個神射手過去射諸葛亮,或者派壹個小隊過去火力偵察壹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諸葛亮的把戲,壹直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再怎樣也不至愚蠢膽怯到"扭頭就跑"的地步。)
另壹種觀點認為,這是作者根據三國誌裴松之註"郭沖三事"改編的壹段故事,而"郭沖三事"並未說明諸葛亮是在街亭之戰時用的空城計,以司馬懿在街亭之戰時的所在地來否定"郭沖三事"實在是牛頭不對馬嘴。另外,歷史上也確有壹些運用空城計成功的例子,如果"神射手"、"火力偵察"的質疑成立,那歷史上其他人的空城計豈不是都無法成立?故而不宜盲目否定"郭沖三事"的真實性。
相關 文章 :
1.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歇後語的答案
2. 孔明練琵琶歇後語的答案
3. 諸葛亮用空城計歇後語
4. 《三國演義》歇後語大全
5. 中華文化的歇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