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厚總為什麽要殺項英劉厚總的下場又如何?
劉厚總
劉厚總出身貧農,加入工農紅軍後在皖南事變中槍殺新四軍政委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等同誌,隨後投靠國民黨。有人說,劉厚總於1952年被槍斃,但關於其結局也有不同看法。
劉厚總為什麽要殺項英
關於劉厚總,有人說他是項英的副官,也有人說他只是壹個警衛員。但有後人考證,劉厚總1926年便參加革命,以勇武著稱,也以彪悍和不服管教聞名。項英曾對別人說過,劉厚總這個人力氣大,個子高,槍法準,是個“打遊擊的好手”。可當時誰也想不到,他會做下壹樁驚人之事。
項:這個人是軍部原來的壹個馬夫,當時跟他們壹起突圍出來。他個子很高大,據說上山的時候劉厚總扶著我父親。當時他們就反映他情緒有些波動。
皖南事變之前,新四軍部隊所轄9000余人。而自1941年1月12日的那場7晝夜的大戰之後,戰況慘烈,主力部隊除2000余人突圍之外,大部損失殆盡。副軍長項英僅率副參謀長周子昆等十數人躲入皖南石井坑壹處山洞中。
項:我父親和周子昆帶了壹點金子,說帶點軍費要重新建立根據地的時候,就作為費用。他們有時在外頭曬太陽、捉虱子,叫劉厚總看見了,劉厚總就起了圖財害命的歹意。有壹天他趁著只剩下周子昆、項英、姓黃的警衛員和他四個人的時候,他就開槍先打死我父親和周子昆,再打傷姓黃的警衛員,把金子搶走了。下山的路上,碰到有警衛員上來,就問他:怎麽山上有槍響?妳幹嘛去?他說:首長派我有任務,大概首長在上頭打狼吧。警衛員壹回來,看見三個人都倒在血泊裏,姓黃的警衛員沒有死。劉奎和幾位警衛員把周子昆和我父親的遺體掩埋,擡著姓黃的警衛員離開。
皖南事變發生之後,新四軍的高級將領都成為國民政府懸賞通緝的對象,壹時間,皖南山區傳遍了蔣介石的手令:活捉新四軍軍長葉挺獎十萬元,活捉副軍長項英、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各獎五萬元。項蘇雲認為,劉厚總希望以項英的首級鋪他發財之路。
劉厚總的下場
劉厚總於1952年7月被捕,同年8月,在江西南昌被執行槍決。原新四軍代理軍長、時任中***華東局書記、上海市市長的陳毅同誌聞悉當年殺害項英、周子昆的兇手落網後,當天給江西省委書記陳正人打電話,指示公安政法部門盡快結案,處決這個罪大惡極的叛徒;同壹天,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譚震林也給江西省委拍發了及早嚴懲叛徒的電報。
另外壹種說法是:
有關同誌給中紅網轉來當年新四軍副參謀長周子昆的警衛員黃誠之子、江西省宜春市政協黃維華和江西省宜春市委農工部易宜龍寫的壹篇稿子,指出在互聯網上流傳甚廣的《劉厚總在新余落網》是篇假報道。
據了解,當年在皖南事變中殺死項英、周子昆的叛徒劉厚總,下落有好幾種說法,已成為壹個歷史疑案,直到如今也沒有壹個確切消息。
“該報道稱:1952年7月的壹天傍晚,江西省新余縣(現為新余市)壹個曾當過周子昆的警衛員、年初轉業到新余縣公安局任副局長的黃宜蕃,在新余縣城“興記鹽店”查戶口時,認出了店裏的壹個夥計就是在皖南事變中殺害項英、周子昆的叛徒劉厚總。於是,黃宜蕃在第二天帶著十幾個公安人員將‘興記鹽店’團團包圍,活捉了劉厚總。當時任上海市市長的陳毅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的譚震林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打電話給時任江西省委書記的陳正人,指示公安部門盡快結案,處決這個罪大惡極的叛徒。1952年8月初,劉厚總便在南昌被執行槍決。
網上刊登的這篇報道,被幾百萬網民點擊和轉發。項英的孫子項陽和周子昆的女兒周民看到這篇報道後,於2012年元月7日委托江西省宜春市新四軍研究會籌委會調查此事是否屬實。宜春市新四軍研究會籌委會先後找了新余市公安局、宜春市公安局、江西省公安廳和《江西日報》社調查了解,證明此事子虛烏有。而且,還了解到,新余公安局從解放成立以來,在歷任的局長、副局長和整個公安隊伍的花名冊裏面,根本就查不到壹個名叫“黃宜蕃”的人;解放初期的新余縣城和現在的新余市區,也從來沒有壹個商店叫“興記鹽店”。
另外,網上還流傳壹種版本,說劉厚總殺害項英、周子昆後向國民黨自首,被國民黨押到重慶,先是關進渣滓洞,後又轉往白公館。1949年12月劉厚總出獄時,解放軍攻擊重慶的炮聲已經打響,劉厚總隨國民黨潰兵在川渝公路上逃跑時死於亂軍之中。為此,宜春市新四軍研究會籌委會向重慶市公安局進行了電話咨詢,對方答復,此事只是推測,並無確鑿依據。
劉厚總的下落究竟如何,這個疑題有待進壹步查考。”
看來,黃維華、易宜龍提出的劉厚總下落究竟如何?他死了沒有?又是如何死的?需要大家進壹步調查與核實。
歷史上有哪些知名的將軍或名人最後是被無名小兵殺死呢?
項英這個名字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他是我黨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的副軍長兼政委,更是新四軍的創建人,如果不犧牲,至少都是元帥級別。畢竟陳毅元帥、粟裕將軍都算是他的下級。然而,就是這樣壹位抗日名將,我黨的軍隊主要領導人,卻死在了壹個貪財的小卒手中。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9千余人遭到國民黨部隊7個師約8萬人的圍攻,敵我力量懸殊加上準備不足,新四軍損失慘重,軍長葉挺也被國民黨扣押。副軍長項英和副參謀長周子昆等指揮人員雖然成功突圍,但並沒有走出國民黨的勢力範圍。為了躲避敵人的搜查,他們化整為零,躲在群眾基礎較好的濂坑村,身邊僅有少數人負責警戒安全。
後來由於國民黨查的嚴,副軍長項英不得不帶領大家躲到濂坑村附近的山上去暫避。這對於項英來說,倒是駕輕就熟,因為他以前留守蘇區,打了許多年遊擊。再加上濂坑村群眾基礎好,有人通風報信,躲過國民黨的搜查並不難。
然而,千防萬防,家賊難防。誰也沒想到,這次跟著項英副軍長壹起突圍出來的新四軍火種裏面,出了壹個敗類。這個人叫劉厚總,是新四軍軍部的壹名副官。
劉厚總是湖南人,也是窮苦農民出身,所以早早的就參加了農民運動,拉起了自己的隊伍,在當地頗有影響力。劉厚總這個人作戰勇猛,敢打敢拼,是個打仗的能手,敵人都稱他為“大殺星”下凡。然而,由於長時間都是自己拉隊伍打遊擊,缺乏統壹領導和思想教育,所以劉厚總的山大王作風很濃厚,行事作風頗有幾分匪氣,當地人都叫他“總老爺”。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劉厚總在後來被編入新四軍之後,很難適應,甚至於多次違反紀律。當然了,劉厚總這種情況在當時的新四軍裏面比較常見。因為新四軍初建時,就是靠著整編當初紅軍留在蘇區打遊擊的那些部隊。遊擊隊不比正規軍,大家長期自由慣了,壹時間確實很難適應。哪怕是當初當過紅軍的老戰士都是如此,更何況劉厚總這樣從來沒有正經當過兵的山大王呢?
考慮到這些實際情況,當時新四軍並沒有對違反紀律劉厚總做出嚴肅處理,將其清理出部隊,而是將他送到延安學習。說實話,這都不能算懲罰了,要知道當時去延安學習,其實就相當於鍍金,那是骨幹才有的待遇,回來以後多半要升官。所以組織上對於劉厚總可以說是非常器重了。
然而,這個劉厚總山大王當慣了,根本無法適應部隊裏這種受管制而且條件艱苦的生活,去延安待了沒多久就申請調了回來。回來後的第壹時間,他並沒有會軍部,而是跑到耒陽,想重新拉起遊擊隊上山。很明顯,他就是不相幹了,想要回去當山大王。
然而時代變了,這時候是全國抗日,大家參軍的參軍,逃難的逃難,誰還會跟他上山打遊擊啊?而且當兵不是趕集,哪能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所以,最終劉厚總還是回到了軍部,在軍部副官處當了壹名副官。註意,這裏的劉厚總並不是項英將軍的副官,他只是軍部分管木工和飼養的壹名後勤副官,項英將軍都不認識他。
皖南事變時,軍部被打散,劉厚總在突圍路上遇到了同樣突圍的項英將軍壹行人。項英將軍得知他是自己人,就把他給帶上了。當時項英將軍身上帶著壹些金條、銀元,那是新四軍的部分軍費。劉厚總在發現這壹秘密之後,就開始謀算著如何奪財害命。
他開始主動接近項英幾人,自告奮勇擔當領導的貼身警衛。由於劉厚總是自己人,所以也沒對他有什麽戒心,甚至於因為劉厚總早年打遊擊的英勇經歷,對此人頗有些欣賞。
1941年3月12日,為了躲避國民黨軍隊搜查,項英他們來到了濂坑村附近的赤坑山上。晚上就在山上的蜜蜂洞留宿,蜜蜂洞面積不大,僅僅只能容納四個人。所以晚上住在洞裏的人就只有項英及劉厚總、新四軍副參謀長周子昆及他的警衛員黃誠。其他人,包括項英的幾個警衛員,都是住在半山腰的草棚。
這對於劉厚總來說,是壹個難得的機會,因為平時項英身邊都有警衛員在保護,自己不好下手。於是劉厚總抓住機會,於半夜裏在其他三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他們槍殺,其中項英和周子昆當場身亡,警衛員黃誠則因為沒被擊中要害,僥幸活了下來。但他傷勢過重,根本無法阻止劉厚總殺人奪財。在殺害項英、周子昆二人後,劉厚總帶著金條銀元迅速逃走。
可憐項英將軍英雄壹世,沒有倒在敵人的槍口下,卻死在自己人手裏。
更為遺憾的是,戰亂時期最適合隱姓埋名了,對於劉厚總這樣壹個敗類的後續結局,我們並不清楚。有人說他在解放後被處決了,也有人說他並沒有死,反正眾說紛紜,真相到底如何,不得而知。
當年殺害項英、周子昆的大叛徒劉厚總下落如何?
劉厚總,原新四軍政委項英的副官(1903—1952),湖南省耒陽縣曾家沖人,他是在抗日戰爭期間,槍殺新四軍政委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等同誌的的兇手。1903年出生於壹個貧苦農民家庭,1926年,他在家鄉參加農會,1927年,擔任江頭鄉農會委員,打土豪鬥地主,成為農民運動的骨幹;大革命失敗後,1928年他參加農民赤衛隊(後改為赤色遊擊隊),在火燒沖壹帶活動比較多。
後參加中***工農紅軍,抗日戰爭時期,擔任新四軍政委項英的副官;皖南事變發生後,1941年1月16日傍晚,皖南事變突圍途中項英與劉在涇縣的大康王(村)附近偶遇。項的警衛員李德和、鄭德勝在回憶錄中說,當時項並不認識劉,聽說他是副官處的,才說:“好吧!那就跟我們壹塊走吧!
1941年3月12日,項英壹行近兩個月的轉移和隱蔽,到赤坑山上的蜜蜂洞。由於洞小只能住下四人,項英及劉厚總、新四軍副參謀長周子昆及他的警衛員黃誠住在洞裏,項英的警衛員李德和、鄭德勝、夏冬青等則住在半山腰的草棚裏。
3月13日淩晨,劉厚總槍殺項英和周子昆,又對黃誠打了三槍(未犧牲,成為蜜蜂洞內唯壹幸存者),取走他們的武器和隨身攜帶的黃金、銀元、金表、鋼筆,下山去投降了國民黨。
劉厚總下山後,先到太平縣的隔河裏找到保長。這個保長搜走他帶去的武器和財物,但不相信他殺了項英、周子昆。劉轉身又跑到涇縣的茂林鎮,找到國民黨軍政部第十壹衛生大隊的擔架連,但連長王惠九也不相信他。
劉厚總又跑到旌德縣的玉屏鄉,改名李正華,冒充第三戰區的特務密查員,要求鄉公所送他到第三戰區司令部。玉屏鄉公所將他押解到旌德縣政府;縣長李協昆在壹再審問後,於4月28日派特種工作行動隊隊長陳思新等人由劉帶路,到蜜蜂洞去查看。
因為項英、周子昆的遺體和負傷的黃誠早已被轉移,只看到洞裏留有洋燭、棋子、梳子。此時,中***涇旌太中心縣委書記洪林聽村民說劉來了,想在蜜蜂洞附近擊斃這個叛徒。
劉厚總發現有人伏擊,倉皇逃跑,又到太平縣城,投奔國民黨縣黨部。太平縣黨部將他押送到在休寧縣屯溪鎮(今黃山市)的國民黨安徽省黨部皖南辦事處,接著又移送皖南行政公署,繼續審問。1943年冬,皖南行政公署將劉厚總押送重慶,他被關入軍統局的渣滓洞看守所,壹關又是5年。直到1948年,國民黨政權風雨飄搖他才得以被釋放。後還給蔣介石呈上報告,厚顏無恥地拿槍殺項英的罪行去邀“功”。拿了些盤纏後也揮霍壹空,最後去新余縣投靠了同鄉陳次新,新余解放後,陳次興把劉厚總當作自己的堂弟填上戶口冊,正式成了陳家的壹員,劉厚總對此歡喜不已,決定在鹽鋪好好幹下去,安安靜靜地度其余生。
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1952年7月,在全國公安系統的統壹布置下,新余縣公安局開展戶口核對,對每戶的主要人員歷史加以核查。本來,公安人員已在“興記鹽店”核查完畢,但還是被當時的新余縣公安局副局長黃宜蕃發現了忙碌中的劉厚總,他覺得這人好像在那兒見過?而這個黃宜蕃不是別人,正是14年前周子昆的警衛員!黃宜蕃回到局裏,越想越覺得此人就是劉厚總,他立時找到局長,講了情況,局長同意:馬上逮捕、審訊,不要讓他溜了。1952年8月初,劉厚總在江西南昌被處決。
但另壹說法澄清說,在互聯網上流傳甚廣的《劉厚總在新余落網》是篇假報道。據了解,當年在皖南事變中殺死項英、周子昆的叛徒劉厚總,下落有好幾種說法,已成為壹個歷史疑案,直到如今也沒有壹個確切消息。但無論如何,昔人已逝。往事都融進了滾滾的歷史洪流,我們今天做的只能以史為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