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大窪村的文化

大窪村的文化

大窪村是民間舞蹈“百獸圖”“獨桿蹺”的起源地。羊流境內傳統的民間民俗文化種類繁多,內容豐富,自清代就有舞龍燈、舞獅子、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八仙圖、百獸圖、獨桿蹺等節目。其中百獸圖、獨桿蹺齊魯聞名,為發源地大窪村所獨有。

獨桿蹺又叫“獨腳蹺”,發源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前後,是由大窪村王氏在雙腳踩高蹺的基礎上獨創的,至第三代傳人王兆傑時已臻成熟,1950年代傳至第六代。其道具為壹根高約1.8米、直徑4.5厘米的圓木棍,上端釘上壹橫木抓手,在0.9米處安裝壹塊供人踩踏的踏板,即為獨桿蹺。其經典劇目為《劉海戲金蟾》。兩人在戲曲用鑼鼓的伴奏下,表演壹系列高難動作。藝術造型奇特,獨樹壹幟,形象生動,動作活潑詼諧,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又因其難度大、風險高,更加引人入勝,系全國獨壹無二的藝術表演形式。

據獨桿蹺第五代傳人王宗祿說,時新泰、羊流壹帶經濟發達,民間雜耍匯集,高蹺隊十分普遍且高手如林,有些高蹺藝人為顯技藝,便用單腿蹺壹級級跳下臺階,贏得觀眾喝彩。王宗祿的哥哥王宗和、老師王兆傑,即是當時單蹺跳臺階的出名人物。為保持和突出這壹絕技,便將高蹺發展為單腳蹺,後來又把綁在蹺腿上的繩索去掉,不用任何固定物,只用單腳上下踩板進行表演,並將這壹絕技傳授給王家子弟王兆傑,便是今天的“獨桿蹺”。後王兆傑又將單壹表現技藝的“獨桿蹺”與流行鄉裏的小戲曲進行融合,創作了《劉海戲金蟾》經典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