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指人或者產品、物體的名稱。
姓名有廣義與狹義之分,還有小名、別名、綽號、乳名等。廣義的姓名包括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以及法人和非法人團體的名稱;狹義的姓名僅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為名和字的合稱。在中國古代,名、字分開使用。今合稱“名字”,則指姓名或名。
近義詞:
稱呼[chēng hu]。
1、叫:妳說我該怎麽~她?~大嬸行嗎?
2、當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關系的名稱,如同誌、哥哥等。
郭小川《投入火熱的鬥爭》詩:“‘餵,年輕人!’不,我不能這樣稱呼妳們,這不合乎我的也不大合乎妳們的身份。”
名字意義:
中國古來對人的取名非常重視。在孔子“正名”思想的影響下,人們把為後代取名看得非常神聖,甚至神秘。從周朝起,命名已納入禮法,形成了制度。因此有些時候因名字的原因,對人會產生很大影響。
有些名字因為皇帝或高官喜歡,而得到了與其他人不壹樣的優厚待遇;而壹些人的名字因為被認為不吉利,而遭到了不公平待遇。
據統計,中國大陸名為“國慶”的約有40萬,而名字叫“建國”的則超過96萬。其中,有1894人姓“國”名“慶”,321人姓“建”名“國”。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