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小池》古詩解釋意思是什麽?

《小池》古詩解釋意思是什麽?

《小池》是宋代詩人楊萬裏的詩作,全詩運用豐富新穎的想象以及擬人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征和變化,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全詩的意思是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映在水裏的樹陰喜歡這晴天裏柔和的風光。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壹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作品原文:

《小池》

楊萬裏〔宋代〕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詞句註釋: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裏。

晴柔:晴天裏柔和的風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作品賞析:

此詩是壹首描寫初夏池塘美麗景色的、清新的小詩。壹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宛如壹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

第壹句,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壹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流出,沒有壹絲聲響,當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壹股細流,更是小而又小了。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壹“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舍不得多流壹點兒。於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裏,遮住水面。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壹“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而幹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而且,詩舍形取影,重點表現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三、四句寫池中壹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壹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略初夏風光。小荷與蜻蜓,壹個“才露”,壹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壹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

詩題“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詩詞需有不同的題材與剛才,有的重大題材,須寫出壯闊的境界、恢宏的氣勢;有的題材甚小,僅是生活中壹個細節,但卻能寫出幽情逸趣。且此詩寫的猶如壹幅畫,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艷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畫面充滿動感:飛舞的蜻蜓、影綽的池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創作背景:

《小池》載於《誠齋集·江湖集》卷七,此集中所錄之詩基本上按任職時間及季節的先後順序來排列。《小池》詩其前第八個詩題是《丙申歲朝》。“丙申”即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歲朝”是指農歷正月初壹,由此可知《小池》詩當作於當年春節之後。《小池》詩其前第壹、二個詩題分別是《夏日絕句》《暮春小雨》,可見這兩首詩是創作於是春末夏初。《小池》詩其後第五個詩題是《極暑題釣雪舟》,表明當年極熱之日作者仍在吉水“釣雪舟”書齋居住。吉水乃至江西、湖南境內,荷花首次開花的時間是農歷五月初,依據《小池》詩中的“樹陰”“小荷”“尖尖角”等詞匯,由此可以推論,此詩的創作時間應是淳熙三年(1176)五月初。其創作地點在吉水縣境內,題中的“小池”當指楊萬裏故居“父子侯第”正前方的大水塘。

作者簡介:

楊萬裏(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裏壹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壹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裏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