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寬容的小故事
關於寬容的小故事1千金之交
有個“”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管仲與鮑叔的故事。管、鮑二人少小相識,後來合夥經商,管仲總是要從中多占壹些便宜,鮑叔不以他為貪,知他是家貧的緣故。此後,管仲出了不少餿主意,幾乎使生意做不下去了,鮑叔也不認為他蠢,而認為是沒有遇上好時機。後來鮑、管二人分別投奔齊國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門下,小白勝而糾死。管仲跟著倒黴被囚。鮑叔不以勝者自旌,反而力薦管仲於齊桓公(小白),也不計較自己會處在管仲之下。桓公果然拜管仲為相,治理齊國,九合諸侯壹匡天下,齊桓公終成壹代霸主。管仲後來感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從鮑叔身上,我們至少可以總結出這樣兩點人格品質:壹是寬容之態,壹是謙遜之心。如果他無寬容,二人早在年輕時就分道揚鑣了,哪來後來的“管仲治齊”?如無謙遜之心,以成敗論己論人,又哪能容許“敗軍之將”反居自己之上,更何況這樣的高下之分還是由自己提出來的?誠然,壹切都是源於鮑叔對管仲的才幹有充分認識和信心,但沒有他自己那寬厚忍讓、虛懷若谷、薦賢不妨的博大包容之心,壹切也都是無從談起。
關於寬容的小故事2張英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壹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用職權疏通關系,打贏這場官司.張英閱信後坦然壹笑,揮筆寫了壹封信,並附詩壹首:千裏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有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後,讓出三尺宅基地.鄰居見了,也主動相讓.結果成了六尺巷,這個化幹戈為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
關於寬容的小故事3周總理
有壹次,理發師正在給周總理刮胡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壹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 但令他驚訝的是,周總理並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這並不怪妳,我咳嗽前沒有向妳打招呼,妳怎麽知道我要動呢?”這雖然是壹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了周總理的寬容。
關於寬容的小故事4彭德懷度量寬宏
紅軍三軍團總指揮彭德懷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傳令兵手執紅旗邊跑邊喊讓路。只有壹個戰士坐著不動。彭德懷見人擋路便喊了幾句。戰士站起來朝彭總就是兩拳。彭總讓過他匆匆趕路。事後,傳令兵捆來那個戰士見彭總。彭總立即讓他回去戰士自知闖禍,心裏害怕,見彭總毫不在意,深受感動,後來逢人就說:“總指揮真是度量寬 宏呀!”
關於寬容的小故事5李斯特義收學員
有個姑娘要開音樂會,在海報上說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演出前壹天,李斯特出現在姑娘面前。姑娘驚恐萬狀,抽泣著說,冒稱是出於生計,並請求寬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彈給他聽,並加以指點,最後爽快地說:“大膽地上臺演奏,妳現在已是我的學生。妳可以向劇場經理宣布,晚會最後壹個節目,由老師為學生演奏。”李斯特在音樂會上彈了最後壹曲。
關於寬容的小故事6楚莊絕纓
某天,楚莊王宴請文武百官,席間,他讓自己寵愛的許姬給大臣敬酒助興。
壹陣風將大廳內的燭火吹滅,黑暗中許姬感到有人拉住她的手。許姬惱怒中順手扯斷了那人帽子上的纓飾,悄悄告訴了楚莊王,要懲罰這個大臣。
楚莊王卻下令暫緩點燈,並要求群臣全部拽斷帽子上的纓飾,盡情狂歡,只字未提此事。
次年,楚國與鄭國交戰,副將唐狻出生入死,為大敗鄭軍立下戰功。楚莊王要重賞唐狻,唐狻跪倒在地,說戰場上置生死於度外,實乃報答楚莊王昔日“絕纓掩過”的恩典。
關於寬容的小故事7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關於寬容的小故事8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壹天,他接到家信,說家裏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後馬上修書壹封,道:“千裏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妳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後,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壹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壹日晚在禪院裏散步,突見墻角邊有壹張椅子,他壹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墻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壹小和尚翻墻,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壹件衣服.”
關於寬容的小故事9宰相肚裏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壹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裏能撐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