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十二因緣,就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十二個環節壹環套壹環,順逆都互相緣生緣滅,故稱十二因緣。具體而言:(1)無明緣行:無明,指眾生對佛法真理、對宇宙人生真相的無知狀態。正因為無知,由此產生行,即盲目的沖動,亦即意誌活動。(2)行緣識:正因為有意誌活動,因而產生心識,識即精神活動,指按照意誌活動投生後產生最初的意識。(3)識緣名色:由於心識活動而形成精神和物質的胎質。名,指概念,精神方面;色,指色質,物質方面的形體。(4)名色緣六處:六處,又稱六入,在此指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和認識器官。這時,胎質逐漸成熟,即將誕生。(5)六處緣觸:觸指接觸,指胎兒出生後,六種感覺和認識器官與外界接觸。(6)觸緣受:受即感受、接受,由於身心逐漸發育,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境接觸頻繁,而產生相應的或苦或樂、或不苦不樂的感受。(7)受緣愛:愛指愛欲、貪愛,隨著年齡的增大,在不斷感受的基礎上產生分別心,有了愛惡之情。(8)愛緣取:取即執著、追求,正因為有了貪愛,到了成年以後,愛欲強盛,開始對外界執著追求。(9)取緣有:這裏的有,指思想、行為所產生的難以抹掉的後果,即業,分為善、惡、無記三種性質的業。由於執著,造下了種種業。(10)有緣生:正因為有了業,這種業必然產生未來的果報,使人在死後重新投胎受生,從而導致來世的再生。(11)生緣老死:有了生則必然招致老、死。這樣,十二個環節輾轉不斷地生死輪回,互為因緣,即是十二因緣。由此可見,眾生之所以有生死輪回種種痛苦煩惱,根源在於無明,即對生活真實的無知。反之,只要破除無明,就可以滅除生死輪回的痛苦而獲得解脫。佛說:“無明的起源不可見,不可假定在某壹點之前沒有無明”;但同時,佛又說:“凡是真正見到苦的,必也見到苦的生起,必也見到苦的止息,必也見到導致苦的止息之道”。
================
諸法因緣生:壹切諸法都是由因緣而生
我說是因緣:我來說這是因緣
因緣盡故滅:因緣盡則萬法滅
我作如是說;這是我釋迦牟尼佛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