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黨的意思:指同類人結成的團體。
朋黨,拼音是péng dǎng,漢語詞語,意思是指集團,派別,多為爭奪權力、排斥異己互相勾結而成。指同類的人以惡相濟而結成的集團。後指因政見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傾軋的宗派。謂結為朋黨。
在中國古代官場,士大夫結黨是常事,發生朋黨之爭也是常事。東漢的黨錮之禍、唐代的牛李黨爭、宋代的元祐黨案、明代的東林黨案便是其犖犖大者。這種黨派門戶之爭,不能說全無清濁是非之分,但互相攻伐的結果,往往是敵對的雙方都難免意氣用事。
置國家社會利益於不顧,使政局變得日益混亂,政治變得益發腐敗。所以,不論所取何義,中國歷史上的“朋黨”問題都暴露了封建專制的陰暗壹角。政治權力理當用來為天下謀利益謀福祉,但在不講法制的中國傳統社會。
政治權力壹眨眼就由公器變成了私器,變成了假公濟私、損公肥私的工具,上述朋黨現象就比較典型地反映了由公到私的這種演變,難怪在中國走出中世紀的新文化運動中,民主、自由和科學是那般受到現代中國人的頂禮膜拜。
朋黨的形成及影響
中國傳統社會的統治者及其吹鼓手都提倡以禮儀教化為治,因而形成了講“德”治而不講法制的傳統。但在政治運作中,由於硬性的制度約束不健全,光靠軟性的道德教化來約束人,不能說壹點效果沒有,但局限是顯而易見的。
因為那個時候,生產力很不發達,倉廩不實,腰包未鼓,人們的各種需要很難得到滿足。此時,光講壹個人要知禮節、守禮節,不要有非分之想,顯然有唱高調之嫌,不合常情;倒是見利起意或見利忘義,時不時突破道德的底線去鉆制度的空子比較正常,也更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