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豐樂亭記閱讀答案

豐樂亭記閱讀答案

2006年中考文言文課外閱讀訓練(附答案)

壹、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1—25題。

甲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柳,柳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壹螳螂據頂上,以刺刀攫其首,顛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已破裂雲

乙嘗見壹蜘蛛布網壁間,離地約二三尺,壹大蛇過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勢稍不及;久之,蛇將行矣,蜘蛛忽懸絲而下,垂身半空,若將追蛇者;蛇怒,復昂首欲吞之,蜘蛛引絲疾上;久之,蛇又將行矣,蜘蛛復懸絲疾下,蛇復昂首待之,蜘蛛仍還守其網,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飆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動;蛇狂跳顛擲,以至於死。蜘蛛乃盬②其腦果腹而去。

註釋①飆:暴風。這裏指迅速。②盬(gū):吸飲。

2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5分)

⑴聞崖上有聲甚厲 ⑵漸近臨之 ⑶久之,蛇竟死

⑷嘗見壹蜘蛛布網壁間 ⑸蜘蛛乃盬 ②其腦果腹而去

22.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不同意義。(4分)

⑴之 ①反側傾跌之狀 ②蛇復昂首待之

⑵以 ①以刺刀攫其首 ②以首俯地

2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⑴然審視殊無所見

⑵蜘蛛仍還守其網,如是者三四次

2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最後是怎樣殺死大蛇的?請妳分別用文中原話回答。(4分)

25.讀了這兩則短文後,妳從中悟出了什麽道理?

二、甲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壹人詣王。王曰:“縛者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於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回:“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側陛④。妻子入見,立有間。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孔子聞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節選自《晏子春秋》)

註①景公:齊國國君。③霽(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宮的臺階。

21.用“/”標出下面句子朗讀時應有的兩處停頓。(2分)

其 實 味 不 同

2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6分)

①吏二縛壹人詣王( ) ②晏子避席對曰( )

③齊人固善盜乎( ) ④葉徒相似( )

⑤晏子入見,立有間( ) ⑤逸而知人之勞( )

2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譯文:

③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

譯文:

2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現象說明了什麽?請簡要回答。( 2分)

答:

25.甲乙兩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請選其中兩人,略作評析。(4分)

答:

三、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壹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初,粲與人***行,讀道邊碑。人間曰:‘卿能誦乎?’曰:‘能。’因使背而誦之,不失壹字。” ……其強記默識如此。性善算,作算術,略盡其理。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是人常以為宿構;然復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三國誌 王粲傳》

[註]①蔡邕:東漢末年文學家。②車騎填巷,賓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於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對來客的熱情歡迎。④王公:特稱王粲的祖父王暢。⑤強(qiǎng)記:記憶力強。⑥屬(zhǚ)文:寫文章。⑦宿構:預先謀劃準備。⑧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⑨加:超過。

9.用“”畫出下面句子在朗讀時的爭取停頓。

時 邕 才 學 顯 著。

10.解釋文段中加點字的意思。(3分)

①奇: 。 ②壹 。 ③識 。

11.說說文段中畫線句“因使背而誦之,不失壹字”的意思。(2分)

12.文段中寫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選文段中概括性詞語回答。)

13.用自己的話說出“粲至”“壹坐盡驚”的原因。

14.就蔡邕的言行,從某壹角度簡要談談妳的感受或體會。(2分)

四、有盲子道涸溪。橋上失墜,兩手攀楯(欄桿上的橫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墮深淵矣。過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實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長號。久之,力憊,失乎墜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實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執壹隅以自矜嚴(矜持自負)者,視此省哉!

12.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有盲手道涸溪 道: ②視此省戰 省:

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毋怖,第放下即實地也

譯:

②久之,力憊,失手墜地

譯:

14讀了這則寓言後,妳獲得了哪些

答:

五、用兵之法:高陵(山頭)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擊),佯北(假裝失敗)勿從(追逐),銳卒勿攻,餌兵(用來誘敵上鉤的部隊)勿食,歸師勿遏(è 阻擊),圍師(包圍敵方部隊)必缺(讓條出路),窮寇(走投無路的敵軍)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選自《孫子今譯》)

(1)在長勺之戰中,曹劌兩次曰“未可”,各與短文中哪壹條法則相吻合?(2分)

(2)結合“長勺之戰”,對“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試從中歸納出戰場上所應遵循的壹條基本原則。(2分)

六、初,張詠在成都,聞準①入相,謂其僚屬曰:“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及準出陜,詠適自成都罷還,準嚴②供帳,大為具待③。詠將去,準送之郊,問曰:“何以教準?”詠徐曰:“《霍光傳》④不可不讀也。”準莫諭其意,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笑曰:“此張公謂我矣。”

(選自《宋史?寇準傳》)

[註釋] ① 準:寇準,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嚴:敬重。

③具待:具,備辦;待,接待。 ④《霍光傳》:載《漢書》,傳末有“然光不學無術,暗於大理”之語。

1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3分)

(1)聞準入相 ( )

(2)詠適自成都罷還 ( )

(3)準莫諭其意 ( )

16.請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此張公謂我矣。

譯文:

17.從文中可以看出寇準具有哪些品質?(2分)

七、閱讀下面文言選段,完成18~21題。(8分)

眉、眼、口、鼻四者,畢有神①也。壹日,口為鼻曰:“爾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別香臭然後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觀美惡,望東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則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與諸君廝②爭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妳壹個面皮安放那裏?”

(選自羅燁《醉翁談錄》)

[註釋] ① 神:靈性。 ② 廝:相互。

18.請用“ / ”給下面句子斷句。(2分)

吾 能 別 香 臭 然 後 子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1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為”與例句中的“為”意義相同的壹項是( )。(2分)

例句:壹日,口為鼻曰:“爾何能,而位居吾上?”

A.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B. 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C. 不足為外人道也。 D. 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裏所患。

20.請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若然,則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譯文:

21.通讀全文後,妳從眉、眼、口、鼻之爭中得到什麽啟示?(2分)

八、王著教帝學書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學右軍③書,深得其法,侍書翰林④。帝聽政之余,留心筆劄,數遣內侍持書示著,著每以為未善,太宗益刻意臨學。又以問著,對如初。或詢其意,著曰:“書固佳矣,若遽⑤稱善,恐帝不復用意。”其後,帝筆法精絕,超越前古,世以為由著之規益也。

(王辟之《澠水燕談錄》)

註釋①太宗:宋太宗趙匡義。②朝:壹代君主的統治時期③右軍:指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學侍從官。⑤遽:匆忙。

9、下面句中的“其”,與“其後,帝筆法精絕”的“其”意義相同的壹項是( )(2分)

A、百姓多聞其賢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D、其壹犬坐於前

10、依據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義,寫出壹個成語。(2分)

太宗益刻意臨學 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又以問著,對如初。

12、妳認為王著是壹個怎樣的人?(2分)

九、

十、某山隅有壹老圃,早失偶,惟壹女遠適他鄉。獵者憐其孤,贈以猴。老這愛如赤子,每出必從,不鏈不掣,而不離不逸。如是這五年。壹日,老者暴卒,猴掩門,奔其姐,淚如雨。曰:“父死乎?”頷之,乃俱歸。老者家徒壁立,無以為養,猴遍哭於鄉,鄉人乃資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謝之,仍牢守故宅,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養之五年,哀傷殊甚。未三月而偃臥墳間。鄉人憐之,乃葬於老者之側,勒石其上,曰:“義猴之墓”。

23.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壹項是(▲)(3分)

A.惟壹女遠適他鄉 B.老者暴卒

惟吾德馨 士卒亡者過半

C.乃俱歸 D.仍牢守故宅

吾誰與歸 彼竭我盈,故克之。

24.文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正確的壹項是(▲)

A. 猴子從家裏壹直哭到鄉裏,鄉裏人也跟著掩面哭泣。

B. 猴子在鄉裏哭了壹遍又壹遍,鄉裏人幫它壹起哭。

C. 猴子在鄉裏到處哭著(求別人幫助),鄉裏人於是資助掩埋了(老者)

D. 猴子壹遍又壹遍的哭聲驚動了鄉裏人,大家竟然資助掩埋了(老者)

25.讀了本文後,妳有何感想?請用簡潔的語言回答。(3分)

十壹、魯人身善織屨①,妻善織縞②,而欲徙於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以子之所長,遊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註釋①屨:麻鞋。②縞:白絹,周人用縞做帽子。③履:鞋,這裏用作動詞,指穿鞋。④跣:赤腳。

14.解釋句中加點字的含義。(2分)

(1)或謂之曰 (2)以子之長

15.翻譯劃線句(2分)

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

16.這篇短文告訴我們壹個什麽道理?(2分)

十二、閱讀《呂蒙正不為物累》壹文,回答23—25題。(6分)

呂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太宗(宋太宗趙匡義)尤所眷遇。有壹朝士家藏古鑒,自言能照二百裏,欲因公弟獻以求知。其弟伺間從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過碟子大,妄用照二百裏?”其弟遂不復敢言.聞者嘆服,以為賢於李衛公(唐代賢臣李靖)遠矣。蓋寡好而不為物累者,昔賢之所難也。

23.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2分)

A.太宗尤所眷遇 眷遇:器重,寵信 B.有壹朝士家藏古鑒 鑒:鏡子

C.欲因公弟獻以求知 知:了解,重視 D.其弟伺間從容言之 間:時間

24.請將文中“蓋寡好而不為物累者,昔賢之所難也”壹句翻譯為現代漢語。(2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這個故事寫出了呂蒙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點。 (2

十三、閱讀下面壹則文言文,完成4—8題。

岑文本官高而憂

岑文本①初仕蕭銑②。江陵平,授秘書郎③,直中書。校省李靖驟稱其才,擢拜中書舍人,漸蒙恩遇。時顏師古諳④練故事,長於文誥,時無逮,冀復用之。太宗曰:“我自舉壹人,公勿復也。”乃以文本為中書侍郎,專與樞密。及遷中書令,歸家卻有憂色。其母怪而問之,文本對曰:“非勛非舊,濫登寵榮,位高責重,古人所戒,所以憂耳。”有來賀者,輒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賀。”江東之役,幾所度支,壹以委之,神用頓竭。太宗憂之曰:“文本與我同行,恐不與我同反。”俄病卒矣。(選自劉肅《大唐新語》)

註釋:①岑文本(595~645)。②蕭銑(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國號,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書郎”“校省”(檢校中書省)“中書舍人”“中書侍郎”“中書令”,均為唐朝時的官職。④諳:熟練。

4、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壹項是

A.時顏師古諳練/故事,長於/文誥,時無/逮

B.時顏師古諳練/故事,長於文/誥,時/無逮

C.時顏師古/諳練故事,長於文/誥,時無/逮

D.時顏師古/諳練故事,長於/文誥,時/無逮

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壹項是

①長於文誥,時無逮

②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③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④其母怪而問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解說不正確的壹項是

A.校省李靖驟稱其才 稱:稱贊

B.及遷中書令,歸家卻有憂色 遷:降職遠調

C.恐不與我同反 返:同“返”,返回

D.俄病卒矣 卒:死

7、下列對文句翻譯不正確的壹項是

A.江陵平,授秘書郎。

譯文:江陵平定後,岑文本進入朝廷任秘書郎。

B.太宗曰:“我自舉壹人,公勿復也。”

譯文:唐太宗說:“我自己選拔壹個人,妳(顏師古)就不再擔任原職了。”

C.今日也,受吊不受賀。

譯文: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賀。

D.非勛非舊,濫登寵榮。

譯文: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帝的老朋友,卻亂用職權得到了很多的恩寵。

8、下列對文意解說不正確的壹句是

A.岑文本壹直都在唐朝當官,並多次受到朝廷的獎賞。

B.岑文本當上中書侍郎,原因之壹就是唐太宗不想讓顏師古官復原職。

C.岑文本被提拔到中書令後反而感到憂慮,可見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

D.綜觀全文,岑文本的後半生可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概括。

十四、閱讀李肇的《王積薪聞棋》,回答問題(5分)

王積薪①棋術功成,自謂天下無敵。將遊京師,宿於逆旅。既滅燭,聞主人媼隔壁呼其婦曰:“良宵難遣,可棋壹局乎?”婦曰:“諾。”媼曰:“第幾道②下子矣。”婦曰:“第幾道下子矣。”各言數十。媼曰:“爾敗矣。”婦曰:“伏局③。”積薪暗記,明日復其勢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註釋①王積薪:圍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圍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圍棋棋盤縱橫各十九道線,雙方均在橫豎線交叉點布子。這裏,婆媳分居兩室,都是心中虛設壹盤,攻成過程全憑記憶。③伏局:認輸。④復其勢:復驗那盤棋的局勢。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記憶的,把那盤棋重新布子走壹遍。

13.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宿地逆旅 ( ) ②良宵難遣( )

14.從本文結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見媼婦二人棋藝之高,妳認為她們技藝高明具體表現在何處?(2分)

15.選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從王積薪最初“自謂天下無敵”,到自嘆棋藝不及媼婦,為我們揭示了壹個怎樣的道理?(2分)

十五、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0.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⑴解衣欲睡 解:

⑵相與步於中庭 步:

2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註意加點的詞。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2.全文沒有壹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裏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寫出兩句),並以其中壹句為例,說說妳選擇它的理由。

能體現友情的句子:

理由:

23.畫線的句子是全文的點睛之筆,請參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說說為什麽作者稱自己為“閑人”,這體現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境。

背景材料:蘇軾才華橫溢,有濟世之誌,力主政治改革,但對王安石變法的激進之處持有不同意見,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實際如同流放。《記承天寺夜遊》即寫於此時。

十六、鄭人逃暑①

鄭人有逃暑於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從陰。及至暮,反席於樹下。及月流影移,復徙衽以從陰,而患露之濡④於身。其陰逾⑤去,而其身逾濕,是巧於用晝而拙於用夕矣。

[註釋] ①逃暑:避暑,乘涼。②孤林:獨立的壹棵樹。③衽(rěn): 臥席。④濡(r):沾濕。⑤逾:同“愈”,更加。

7.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

(1)徙衽以從陰 ( ) (2)其陰逾去 ( )

8.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是巧於用晝而拙於用夕矣。

9.鄭人的“拙”具體表現在 。(用自己的語言表達)(2分)

10.這則寓言告訴人們的道理是 。(2分)

十七、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議論,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節選《資治通鑒》

19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 (3分)

A 卿今當塗掌事 當塗:處在道路中間

B 但當涉獵 涉獵:粗略的閱讀

C 卿今者才略 才略:才幹和謀略

D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見事:認清事物

20 對下面句子的翻譯,正確的壹句是( ) (3分)

蒙辭以軍中多務。

A 呂蒙因為軍中事務繁忙而告辭。 B 呂蒙借軍中事務多而推托。

C 呂蒙因為軍中任務很多而拒絕。 D 呂蒙說軍中事務太多了。

21 仔細閱讀語段,談談呂蒙的變化對妳有什麽啟示。 (3分)

附答案

2006年中考文言文課外閱讀訓練答案

壹、21. ⑴聽到 ⑵從上往下看 ⑶ 終於 ⑷ 曾經 ⑸離開

22.⑴之 ① 的 ②它,指蜘蛛 ⑵以 ① 用 ②把

23.⑴然而仔細看看,什麽也沒有看到。

⑵蜘蛛仍然退回在它的網裏,像這樣有三四次。

24.甲文:螳螂據頂上,以刺刀攫其首,顛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飆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動。

25.只要以已之長攻敵之短,就能克敵制勝,弱者也可以戰勝強者。或:弱有所長,強有所短,弱者要相機而動,善於鬥智,就能戰勝強敵。

二、21.其/實味/不同

22.①捆綁②座位③偷④白白地(僅僅、徒然、只)⑤壹會兒⑥舒服(安逸、安樂、安閑)

23.①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戲弄(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取恥辱(自討沒趣)了。

②(景公)於是命令下屬拿出衣服和糧食賜給挨餓受凍的百姓。

24.環境影響成長(水土異也)。

25.略。值得肯定之處提示:①晏子機智善辯,具有民本思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②楚王具有自知之明。③景公有著民本思想,從諫如流,且知錯即改。

三、時/邕/才學顯著(1分畫出其中壹處即該給分,其它處畫線均不給分)

10.①著重(以……為奇) ②全(滿) ③記(各1分,意思準確的其它答案均給分)

11.於是讓王粲背誦碑文,王粲背得不差壹字。或王粲壹字不差地背誦出碑文。(2分,視意思和語言酌情給分。)

12.強記默知;善算;善屬文

(2分,答出壹個給0.5分,兩個給1分,三個給2分)

13.沒想到蔡邕熱情歡迎的客人竟是壹個年幼矮小的孩子。(2分,需要說出前後兩句的原因,若只說出其中壹句的,給1分)

1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參考答案:蔡邕關愛,推重年輕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動(敬佩):或年輕人才的成長需要前輩的關愛和支持;或,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2分,其它角度的合理答案,均給分。)

四、12.道:取道,過(或走)。省:醒悟,反省。

13.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堅實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

②過了很久,(他)精疲力盡(或疲憊不堪,力氣用盡)了,壹松手就掉到了地上

14.①要勇敢嘗試,不要被自己憑空設想的困難所嚇倒。②走出思維的定勢,戰勝自己。③不要固執己見,要善於聽從別人的意見。

五、23.(4分)(1)第壹次與“銳卒勿攻”吻合,第二次與“佯北勿從”吻合。(2分,壹點1分)

(2)要打敗敵人,必先保存自己。(2分,意對即可。)

六、七、15.(3分)(1)聽說、聽到 (2)恰好 (3)明白

評分標準:每小題1分,***3分。

16.(2分)這是張公(在)說我呀。

評分標準:詞語準確,句式恰當得2分;詞語或句式有壹項不恰當得1分。17.(2分)示例:寇準具有寬容大度、謙虛謹慎、不恥下問、有自知之明

等品質。

評分標準:答出壹個要點得1分,答出兩個以上要點得2分,意思對即可。(四)(8分)

18.(2分) 吾能別香臭/然後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評分標準:每畫對壹處得1分,***2分。

19.(2分) C

評分標準:選擇無誤得2分,選錯或多選不給分。

20.(2分)如果這樣,那麽眉毛有什麽本領,也在我上面呢?

八、9、C

10、更加;精益求精。

11、(太宗)又讓人拿著(新寫的字)去問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開初壹樣。

12、要求嚴格,循循善教。(能緊扣內容答出其特點即可)。

十、23.A 24.C

25.例:①我覺得文中的猴子對養之五年的老人有情有義,那麽我們做人更應該有情義。

②我覺得文中的獵人富有同情心,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主動關心與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③文中的鄉人不但出錢掩埋了老人,而且給死去的猴子立了壹塊碑,由此可見他們的善良與淳樸,這是值得現代人學習的。此外還可以從老人或老人的女兒的角度來回答。

十壹、14、(1)有人(2)憑

15、妳們編了麻鞋是給人穿的,可是越國人是光腳走路的。妳們織了白絹是給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國人是被散頭發不戴帽子的。

16、要根據需要來確定行動,否則只能碰釘子。

十二、23. 2 D(“間”應是“機會”的意思)

24. 2 參考譯文:(大概)沒有(少)嗜好而不受外物牽(連)累.過去(古

代)的賢人也難以做到。(譯文每句1分,大意對即可)

25. 2+1 廉潔不貪而又寬厚幽默(詼諧)(答出前壹方面性格可得2分。答

出後壹方面可額外加1分)

十三、二、(15分)4、D 5、D 6、B 7、D 8、A

十四、13.①旅店②排遣,消遣(意思對即可,每小題0.5分,***1分) 14.此題能答出隔墻下棋之意即可。示例:婆媳隔墻下棋,手中無子,心中有棋,進退取舍,全憑記憶。(2分) 15.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鼓勵有創見的表述。示例: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賞。(或藝海無涯,不可夜郎自大。)(2分)

十五、20.⑴解開(或:脫 脫下) ⑵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 21.庭院的地面,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錯縱橫,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枝葉(在月光下)的影子(答出句子大意即可) 22.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 ②懷民亦未寢 理由:心境相同 欣賞趣味相同 ③相與步於中庭 理由:關系親密 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理由:誌同道合 誌趣相投 命運相同 23.①蘇軾才華橫溢,素有大誌,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仕途失意的落寞 ③自我排遣的曠達

十六、7、⑴:移動 ⑵離開

8、這個辦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9、“拙”具體表現在晚上也跟著樹影移動席子

10、要隨機應變,要順應變化,不憑經驗辦事,不要墨守成規

十七、19A

20 B

21緊扣選文內容,圍繞“讀書”“學”能“大有所益”即可。

2001——2006年中考試卷分析及復習對策

夏智

文言文考查:

默寫部分:

有些詩句、名句被反復考

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問渠哪得清如許”等,考試要求背誦涉及的詩詞、名篇都在背誦的範圍內,都應該熟記成誦,並理解句意。

語段部分:

2001年《少年中國說》

2002年《核舟記》

2003年《愛蓮說》,課外是《楚人學舟》

2004年《黃生借書說》,課外《北人食菱》

2005年《賣油翁》(H版)、《同區記傳》(S版)、《黔之驢》(新教材),課外《鄭人逃暑》

2006年《嶽陽樓記》(H版)、《醉翁亭記》(S版)、《桃花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