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迅速提取閱讀信息,分析藤野先生的品格。
2.學習精選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
過程和方法:通過閱讀討論,理解人物的所作所為。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壹步感知作者強烈的愛國感情。
重點難點
1.感受藤野先生的品質。
2.學習精選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
教學過程:
壹、檢查預習:聽寫詞語。
二、分析藤野先生的品質。
1.自由朗讀課文第二部分(第4—35段)。
2.思考:課文通過藤野先生的外表及“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幾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
外表:黑瘦、八字須、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戴著眼鏡,挾著壹疊大大小小的書,衣著模胡、冬天穿舊外套。 (生活儉樸、治學嚴謹)
(1)為“我”添改講義
品質:嚴謹認真;壹絲不茍
(2)為“我”糾正解剖圖
品質:和藹可親,主動熱誠,嚴格要求
(3)關心“我”的解剖實驗
品質:教學認真,關心學生成長,沒有民族偏見,熱情誠懇,體貼入微,看重學生思想觀念的進步,教會學生尊重科學,建立科學的態度
(4)為“我”詰責學生會幹部
品質:正直無私,沒有民族偏見
( 5)向“我”了解有關中國女人裹腳的事
品質:治學嚴謹,求實,有學者的探究意識
(6)臨別贈“我”照片
品質:熱情誠懇,沒有民族偏見
歸納總結:作者選取了與藤野先生交往過程中最富典型的事例,表現了藤野先生是壹位生活簡樸、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正直熱誠、富有人情味、尊重別人、毫無民族偏見的人。這種通過選取典型事例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值得大家在寫人作品中借鑒。
3.在藤野先生諸多品質中,哪壹點最讓魯迅感動?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
明確: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正直無私。(從第37自然段中)
4.對於這樣壹位使魯迅敬佩和感激的老師,魯迅有哪些具體的懷念行動?(文章第三部分)
明確:訂講義、掛照片、寫文章
5.為何如此鄭重地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掛在書房呢?
明確:(1)藤野先生的平等意識、尊重他人的觀念給魯迅巨大的影響,使得魯迅壹直能夠保持對中國底層百姓和大眾疾苦的關註和同情;(2)藤野的出現恰恰貫穿在他壹生思想的重要轉型期間,所以印象深刻;(3)時時看到藤野的照片,能時時想起在日本的經歷,想起自己棄醫從文的.原因,想起自己身上肩負的重任,從而不斷地鞭策自己筆耕不輟。
三、文中除了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幾件事,還寫了東京見聞,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等。這些事與寫藤野先生有關嗎?
小組討論問題:
1.作者筆下的“清國留學生”是壹群怎樣的人?作者對他們是怎樣的態度和情感?(思想腐朽,不思進取,不學無術,缺乏民族自尊;從反語“標致”和“精通時事”理解作者憤懣和厭惡之情。)
寫清國留學生:交代了作者離開東京去仙臺見到藤野先生的緣由。
2.“匿名信事件”:日本青年在國富兵強的大背景下,認為中國是弱國,中國人也是低能兒。他們不能容忍壹個中國人在壹百多日本學生中成績居中;對藤野先生精心輔導中國學生感到不滿,從而用匿名信來汙蔑魯迅。
驟 寫日本“愛國青年”:反襯藤野先生正直無私,沒有民族偏見的品質。
3.“看電影事件”:在課堂裏看日本人屠殺中國人的電影,這本已經讓魯迅很難堪,加上課堂裏日本學生的歡呼,以及電影中同胞的麻木不仁更讓魯迅覺得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匿名信事件”讓魯迅受人歧視,但畢竟可以去鬥爭,去澄清;而“看電影事件”讓魯迅看到了國人的麻木不仁,魯迅意識到:人民不覺醒是民族落後的根本原因,所以“我的意見卻變化了”,最終決定“棄醫從文”。至此,魯迅完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思想轉變。
寫看電影和棄醫從文:交代與藤野先生告別的直接原因。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捕捉典型事例來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發現貫穿文章的線索不僅是作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和相別,更隱含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五、布置作業:
劃出文中飽含作者思想感情的詞句。
附:板書設計
藤野先生
生活儉樸、治學嚴謹
和藹可親,主動熱誠,
嚴格要求
熱情誠懇
沒有民族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