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吳國大王想要跟老百姓壹起飲酒,伍員就勸他 說:“不行,過去天上的白龍下到清冷之淵裏面,變化成了壹條魚時,被壹個叫豫且的漁夫射中眼睛了,白龍回去就跟天帝告狀了。
天帝就問白龍:“當時妳是以怎樣的形象出現的阿?”白龍回答說:“我下到清冷之淵裏面以後就變成壹條魚了”天帝就說:“魚本來就是被人射殺的,既然這樣漁夫又有什麽罪了?”
白龍是天帝的寵物,豫且只是宋國的平民,白龍藥是不變成魚的話,豫且是不敢射殺的,如今大王不顧身份要去跟尋常百姓壹起飲酒,我恐怕會發生豫且那樣不好的事情哦!”
於是吳王就聽了勸告,取消原來的意思了。
擴展資料:
白龍魚服,成語,本義指白龍化為魚在淵中遊,被漁夫所傷。比喻貴人微服出行,恐有不測之虞。語出西漢·劉向《說苑·正諫》。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帝養了壹條非常漂亮的白龍,這條白龍也是玉帝最鐘愛的寵物。有壹天,白龍厭煩了天庭單調的生活,就變化為魚,下凡到壹個清冷的池裏遊玩。它在清清的河水裏遊來遊去,覺得非常有趣。
這時,壹個名叫豫且的漁人走了過來,這個深池是他每天打漁的地方。豫且看見池水中的這條魚個頭很大,高興極了,就壹箭射了過去。正玩得高興的白龍突然感到壹陣劇痛,原來豫且壹箭射中了他的眼睛。白龍帶著痛逃跑,憤怒地到玉帝那裏告狀,要求懲治豫且傷害神龍的大罪。
玉帝充滿疑惑地問白龍:“妳為什麽會讓壹個漁夫射傷了眼睛呢?當時妳是以什麽形象出現在漁夫面前的?”白龍回答道:“我當時下到那清冷的池裏化為壹條魚……”
玉帝打斷白龍的話,說道:“漁夫打漁天經地義,而妳化龍為魚,自貶身份,才招致這無妄之災,這不能怨恨別人,問題倒是在妳自己。妳為什麽要變化成魚的形象呢?而豫且用箭射魚又有什麽罪過呢?”經玉帝這麽壹說,白龍無奈之下,自認倒黴。
伍子胥說完了這個故事,轉身對吳王說:“白龍是玉帝所鐘愛的寵物,而豫且只是宋國的壹個平民。如果白龍不變化成魚,豫且就不會射傷它。現在您是壹國之君,如果不顧自己作為國君的尊貴地位,而與普通百姓壹起飲酒,我很擔心,怕大王會遇上如同豫且射白龍那樣的無妄之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