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字文長,是山陰的秀才,名聲很大。
薛公蕙(薛蕙,字君采,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主持越中的考試時,驚奇他的才能,把他看作國士(壹國之士,舊稱壹國中的傑出人物)。然而命運不好,屢次應試總是失敗。
總督胡宗憲(浙江巡撫。中丞,明代以副都禦史或僉都禦史出任外省巡撫,故稱巡撫為中丞)聞知此事,延請他為幕府賓客。
文長每次出現,都穿戴非正式官服(形容不拘禮節),放言暢談天下大事,胡宗憲非常高興。當時,胡宗憲統率著幾方面的軍隊,威振東南壹帶,軍人,跪著說話,全身伏地,像蛇壹樣匍匐前進,不敢擡頭,而文長作為部下壹員秀才而對他高傲自得,壹般私下議論的人把他比作劉惔、杜甫。
(當時)正好捕得壹頭白鹿,胡宗憲委托文長代作賀表。表章上達,明世宗(永陵是明世宗朱厚熜的陵墓)看了很高興。
因此胡宗憲更加看重他,壹切奏疏、公文等,都請他代作。文長對自己的才能謀略看得很高,喜歡出奇謀妙計,談論軍事策略大多得其要領,看壹世的誌士,沒有人被他看中認為滿意的。
然而沒有遇合的機會。
2. 《徐文長傳》譯文徐渭,字文長,為山陰諸生,聲名籍甚.薛公蕙校《徐文長傳》譯文:徐渭,表字文長,是山陰生員,聲名很盛,薛公蕙作浙江試官時,對他的才華感到震驚,視之為國士.然而他命運不佳,屢次應試屢次落第.中丞胡公宗憲聽說後,把他聘作幕僚.文長每次參見胡公,總是身著葛布長衫,頭戴烏巾,揮灑自如,了無顧忌地談論天下大事,胡公聽後十分贊賞.當時胡公統率著幾支軍隊,威鎮東南沿海,部下將士在他面前,總是側身緩步,跪下回話,不敢仰視.而文長以帳下壹生員對胡公的態度卻如此高傲,好議論的人把他比作劉真長、杜少陵壹流人物.恰逢胡公獵得壹頭白鹿,以為祥瑞,囑托文長作賀表,表文奏上後,世宗皇帝很滿意.胡公是以更加器重文長,所有疏奏計簿都交他辦理.文長深信自己才智過人,好出奇制勝,所談論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他恃才傲物,覺得世間的事物沒有能入他眼目的,然而卻總是沒有機會壹層身手.。
3. 古文翻譯徐渭,表字文長,在山陰縣做生員時,聲名很盛,薛公蕙在浙江做學官時,很賞識他的才華,認為他是國家的傑出人才。
然而他命運不佳,屢次應試屢次落第。中丞胡公宗憲聽到他的名聲後,把他當作客人邀至幕府。
文長每次參見胡公,身著葛布長衫,頭戴黑頭巾,揮灑自如,了無顧忌地談論天下大事,胡公聽後十分高興。當時胡公統率著好幾個防區的軍隊,威鎮東南地區。
戴盔穿甲的武士在他面前,總是跪下回話,爬著行走,不敢仰視。而文長以帳下壹生員的身份卻表現得對胡公很高傲,談論者都把他比作劉真長、杜少陵壹樣的人物。
恰逢胡公獵獲壹頭白鹿,以為祥瑞奉獻給皇上,囑托文長作賀表,表文奏上後,世宗皇帝看了很高興。胡公因此更加賞識文長,所有疏奏、簿計都交他辦理。
文長對自己才智謀略很自負,好出奇計,談論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要害。在他看來,天下事沒有壹件令人滿意的。
然而,他終究未能得到施展抱負的時運。
4. 翻譯壹篇蠻簡單的文言文,急翻譯:
徐渭,表字文長,是山陰生員,聲名很盛,薛公蕙作浙江試官時,對他的才華感到震驚,視之為國士。然而他命運不佳,屢次應試屢次落第。中丞胡公宗憲聽說後,把他聘作幕僚。文長每次參見胡公,總是身著葛布長衫,頭戴烏巾,揮灑自如,了無顧忌地談論天下大事,胡公聽後十分贊賞。當時胡公統率著幾支軍隊,威鎮東南沿海,部下將士在他面前,總是側身緩步,跪下回話,不敢仰視。而文長以帳下壹生員對胡公的態度卻如此高傲,好議論的人把他比作劉真長、杜少陵壹流人物。恰逢胡公獵得壹頭白鹿,以為祥瑞,囑托文長作賀表,表文奏上後,世宗皇帝很滿意。胡公是以更加器重文長,所有疏奏計簿都交他辦理。文長深信自己才智過人,好出奇制勝,所談論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他恃才傲物,覺得世間的事物沒有能入他眼目的,然而卻總是沒有機會壹展身手。
5. 《後漢書· 劉翊傳》譯文劉翊,字子相,是東漢潁陰人,為人重義守德,家中世代產業豐足,經常救濟他人而不願他人報答。
劉翊有壹次在汝南旅行,陳國有位叫張季禮的人要到遠方趕赴喪禮,不料遇上寒冰,車子壞了,所以停滯在道路上。劉翊見到後,立即下車,將自己的車子給了張季禮,而且沒有說自己的名字,騎上馬便走了。張季禮猜想他可能就是傳聞中重德重義的劉翊,事後他專程來到潁陰,想要將車子還給劉翊,可劉翊知道後關上門,讓人說自己出去了,不同張季禮相見。
因為在壹件關系潁川太守種拂生死福禍的事情上幫了大忙,所以種拂要舉薦劉翊為孝廉,但劉翊推辭了,正直的他恥於利用這種事來獲取功名。
後來發生戰亂,當地的郡縣發生饑荒,劉翊努力救濟那些缺糧斷糧的人,靠他而活下來的有幾百人。總之,鄉裏宗族中只要有人需要幫助和救濟,他總是全力幫助救濟。
漢獻帝(劉協)遷都西京後,劉翊被舉薦為計掾,後來因為立了功而被皇帝特地下詔任命為議郎,調任陳留太守。劉翊將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寶全部分給了他人,自己僅留下車馬赴任去了。
出了函谷關幾百裏地後,劉翊發現壹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劉翊於是用自己的馬換了棺材,脫下自己的衣服將死者收殮了。
走了壹段路,又遇到以前認識的壹個人在路上窘困饑餓,劉翊不忍心丟下他,便將駕車的牛又殺了,用來解除這人的困乏。大家都曾勸阻他,劉翊說:“見死不救,這可不是有誌之士。”後來,劉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饑餓而死。
6. 自為墓誌銘徐渭山陰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詞,及長益力(1)B、售:考取.譯文:參加舉人考試八次卻沒有壹次考取,人們都爭相譏笑我.(2)D、“文人即使有操守,在幕府中仍然是十分危險的”壹語與原文“留者蓋兩期,贈金以數百計,食魚而居廬,人爭榮機而安之,而己深以為危,至是,忽自覓死”不符.(3)①為:被;典:主管.句子翻譯為:有壹天被胡少保公招聘到他的幕府,主管文書,去了幾次又幾次辭職,投筆走出了幕府.②蹶:失敗;薄:看不起,輕視.句子翻譯為:在嘉靖庚子年間,才獲得了學籍.參加鄉試,失敗了.到潘家做上門女婿,被老丈人壹家看不起.答案:(1)B(2)D(3)①有壹天被胡少保公招聘到他的幕府,主管文書,去了幾次又幾次辭職,投筆走出了幕府.②在嘉靖庚子年間,才獲得了學籍.參加鄉試,失敗了.到潘家做上門女婿,被老丈人壹家看不起.譯文:山 陰人徐渭,年輕時就知道仰慕古文詞,等到年紀大了以後更加努力.後來興趣又轉移到對道教的仰慕,去跟隨王陽明的門徒研究王陽明的學說.自以為道教與佛學類 似,就又去學習佛學.很長時間後,人們漸漸地認可我了,但是文學與道教最終都沒有什麽收獲.我地位低,人又懶惰並且耿直,所以害怕與地位高的人交往,看起 來像很高傲;與別人相處時不怕受到不好的影響,看起來像在開玩笑,人們都批評我.但高傲和玩笑,都不是我的真實性情和人格.我 九歲時就能夠寫求取俸祿的文字了,後荒廢了十多年,等到後悔了才又開始學習,但是我的誌向迂腐而不切合實際,力求廣博融通,在研究經史百家時,即使是極其 瑣碎細小的地方,也企圖研究透徹,每當研究時就廢寢忘食,每當閱覽時,圖書就放滿了床鋪和飯桌.所以現在已經四十五歲了,在官辦的學校註冊已經二十六年, 成為山陰縣獲得公家膳食津貼的二十個人中的壹員,也已經十三年,參加舉人考試八次卻沒有壹次考取,人們都爭相譏笑我,但我沒有什麽觸動,高高興興地居住在 窮巷中,租賃了幾間破屋,靠幾缸粗糧度日也已經十年.偶然被胡宗憲先生聘請到官府,主管文書,多次去了,又多次辭職,投筆回家.即使胡宗憲先生寫信來聘 請,我又躺在床上不肯起來,人們都認為我愚昧並且危險,但是我卻堅決認為十分安全.後來胡宗憲先生公進壹步把自己降低到百姓的身份,挽留我兩次,並約定了 期限,送給我的白銀要用百來計算,讓我吃鮮魚住大屋,人們都認為是榮耀是機遇,毫無危險,但我卻堅決認為危險.到現在,我突然想自殺.人們說我是壹個文 人,並且品格高尚,可不必尋死.可他們不知道從古以來,進了幕府品格高尚的文人死的是很多的,況且我是自己想死,與別人想讓我死是不同的.我的為人處世的 原則是用“義”來衡量的,不在乎社會上怎麽評價,我總是放任自己不願意受儒家觀念的束縛,凡事壹旦牽涉到是否符合 “義”, 壹旦涉及是否恥辱,牽涉到是骯臟還是清廉,即使是砍我的頭也不會改變心願.所以我的死,是親人不能阻止,朋友也不能理解的.我最不擅長安排自己的生活,到 我死的今天,甚至沒有什麽東西可以用來下葬,唯獨剩下幾千冊書,兩塊浮磬,還有些硯臺、寶劍、圖畫等,以及我寫的那若幹篇詩文而已.我的寶劍和圖畫之前已 經委托給我的壹個同鄉,我最後的要求是讓他用賣得的錢來埋葬我,我寫的書稿之前已經被我的朋友拿走了.我 最初的字叫文清,後來改為文長.我生於正德辛巳二月四日,是夔州副知府徐鏓小妾生的兒子.我出生百天我的父親就死了,後被我的嫡母苗宜人養育了十四年.後 來我的嫡母死了,我又投靠到我的大哥徐淮六年.在嘉靖庚子年,我才在官學獲得了學籍.參加鄉試,卻失敗了.後我被潘家招為女婿,老丈人看不起我.第二年冬 天,我姓潘的妻子死了.第二年秋天,我搬出潘宅居住,才開始拜師學習.又過了十年的壹個冬天,我被招聘進了幕府,***五年後回家.又過了四年就要死了,時間 是嘉靖乙醜某月日.我有兩個兒子,姓潘的妻子所生的叫徐枚;我後妻生的兒子叫徐杜,只有四歲.我埋葬的地方是山陰縣的木柵,那埋葬的日期我不知道,所以就不寫了.。
7. 高念東為人文言文翻譯高念東少宰家居時,夏月獨行郊外,於堤邊柳陰中乘涼,壹人車載瓦器抵堤下,屢擁不得上,招公挽其車,公欣然從之。適縣尉張蓋至,驚曰:“此高公,何乃爾?”公笑而去。
達官遣役來候公,公方與群兒浴河內,役亦就浴,呼公為洗背,問高侍郎家何在,壹兒笑指公曰:“此即是。”役於水中跪謝,公亦於水中答之。
——高念東以少宰職位而在家裏居住時,夏天獨自在郊外行走,於堤邊柳陰中乘涼時,見壹個推車的人車上載滿了陶器來到河堤下,幾次往上拱都沒有推上河堤,招呼高念東拉車,高念東很高興地答應了他。恰恰縣尉張蓋這時候來了,吃驚地說:“這麽高身份的人,為何做這種事?”高念東笑壹笑走了。
壹個大官派遣差役來看望高念東,高念東正與壹群小孩兒在河裏洗澡,這個差役也下去洗,喊高念東幫著搓背,並問高侍郎的家在哪裏,壹個小孩兒笑著指高念東說:“這就是的。”差役嚇得在水中下跪請罪,高念東也在水中應答他。
8. 文言文 徐渭不遇 答案徐渭不遇
譯文供參考:
徐渭,字文長,是山陰的秀才,名聲很大。薛公蕙主持越地的考試時,驚異於他的才能,把他看作國士。然而徐渭命數不好,之後屢次應試總是失敗 。總督胡宗憲聞知此事,延請他為幕府賓客。文長每次出現,都只是穿戴葛衣烏巾,放言暢談天下大事,胡宗憲非常高興。當時,胡宗憲統率著幾方面的軍隊,威振東南壹帶,軍人跪著說話,全身伏地,像蛇壹樣匍匐前進,不敢擡頭,然而文長作為部下壹名秀才卻高傲自得。當時正好捕得壹只白鹿,胡委托文長撰寫賀表,賀表上呈,皇帝看了很高興。因此胡宗憲更加看重他,壹切奏疏公文等都交由他辦理。
文長對自己的才能謀略看得很高,喜歡出奇謀妙計,談論軍事策略大多得其要領。當時整個社會的讀書人沒有壹個能夠合乎他的想法的,然而到最後也沒有碰到與他同類的人。文長既然不得誌於科場,於是縱意於飲酒,盡情地遊歷山水,旅行於齊、魯、燕、趙壹帶,遍歷北方沙漠地帶。他所見到的奔騰橫亙的高山,呼嘯洶湧的海水,迷漫遮天的黃沙,變幻不測的雲彩,尖峭怒號的狂風,仰面伏倒的大樹,深曲幽靜的山谷,繁華輻輳的都市,各種各樣的人物魚鳥,壹切令人驚訝的情態狀貌,逐壹在他的詩中表達出來。他的胸中又有壹股磨滅不了的銳氣,以及英雄茫然失路、無處可以安身的悲憤,因此他作詩,像生氣又像嬉笑,像水流過峽谷發出巨大的聲響,又像種子發芽破土無聲無息,像寡婦在晚上啼哭,又像遊子作客他鄉寒夜而起。雖然他的作品的體式格調時而也有不足之處,然而匠心獨具,有王者霸氣,不是那些像侍婦壹樣侍奉權貴的人所能企及。(他的)文章有卓越的見解,氣勢雄渾而又體法嚴謹,不因模仿折損才氣,不因議論挫傷品格,像韓愈、曾鞏壹類的傑出文豪也比不上他。文長既然高雅就不能與當時的風氣契合,那時稱為文壇主盟的人,徐渭都怒斥他們,拿他們當奴仆壹樣看待,所以他的名氣始終都沒有能夠影響到越地以外。可嘆!
他喜歡書法,筆意奔放如同他的詩,蒼勁中呈現出嬌巧美好之態。有余力時,也涉獵花鳥畫創作,作品都灑脫飄逸,富有情致。晚年憤慨之氣更加深沈,癲狂更加厲害。有名聲有地位的人登門拜訪,他都拒絕接待;自己經常帶錢去酒館,召喚底層的仆役與自己壹同喝酒。
晚年徐渭的詩文作品風格更加奇異,然而壹直到最後也不能為時世所用,最後帶著悲憤離開人世。先生的詩文作品立意雄起,壹 掃近代以來的積弊,這壹點將來壹定會有這樣的定論。為什麽就得不到任用呢?梅客生曾經給我寫信說:“徐渭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奇特,他的人比他的詩奇特。”我說文長是沒有什麽方面不奇異的人。正因為沒有什麽方面不奇異,因此也就沒有壹個方面的結果不是命運不濟!真是令人悲嘆呀!
9. 文言文,薛義修,字公讓,河東汾陰人也,原文及翻譯薛修義,字公讓,河東汾陰人士。曾祖紹,魏七兵尚書、太子太保。祖父壽仁,河東河北二郡太守、秦州刺史、汾陰公。父寶集,定陽太守。
修義年輕時奸俠,輕財重義,招召豪猾,如有急難前來投奔他的話,則能收容藏匿。魏鹹陽王為司州牧,用修義為法曹從事。魏北海王顥鎮守徐州,引其為墨曹參軍。正光末,天下兵起,顥為征西將軍,都督華、、東秦諸軍事,兼左仆射、西道行臺,任修義為統軍。時帝有詔,若能召募三千人來當兵的話,拜為別將。於是修義回到河東,奔赴平陽、弘農諸郡,召募到了七千多人,朝廷即sLKj.oRg給他安北將軍、西道別將名號。不久,東西二夏、南北兩華及豳州諸地反叛,顥前往征討。修義統領其部參戰,多立戰功。絳蜀賊人陳雙熾等聚眾汾曲,帝詔令修義為大都督,同行臺長孫稚壹道討伐。修義認為雙熾是自己的鄉鄰,便直接跑到他的陣壘前邊,向其曉諭利害,雙熾等人也就投降了。拜修義龍門鎮將。
後修義的宗黨鳳賢等人作亂,包圍了龍門鎮城。修義也認為天下大亂,準備起事,於是便與鳳賢等人聚眾為逆,還自號為黃鉞大將軍。朝廷下令都督宗正珍孫出討。討伐軍還沒到來,修義反悔,便派遣帳下孫懷彥奉表自陳心跡,乞請來壹大將招撫。魏孝明帝派西北道大行臺胡元吉奉詔曉諭,修義歸降。鳳賢等人依然據險屯結,長孫稚軍駐紮弘農,珍孫軍屯駐靈橋,受阻不能前進。修義同從叔善樂、從弟嘉族等各率義勇擺開攻打的架式,並寫信給鳳賢,向他陳述利害關系。鳳賢降,朝廷拜鳳賢龍驤將軍、假節、稷山鎮將,夏陽縣子,食邑三百戶。封修義汾陰縣侯,食邑八百戶。
爾朱榮認為修義豪猾反復,錄送晉陽,同高昂等人壹道被朝廷拘捕。榮赴洛陽,讓修義跟隨前往,安置在駝牛署。榮死,魏孝莊帝拜修義為弘農、河北、河東、正平四郡大都督。此時高祖為晉州刺史,見到修義後,用很高的禮節對待他。當爾朱兆立魏長廣王為主後,朝廷除修義右將軍、陜州刺史,假安南將軍。魏前廢帝初年,擢修義為持節、後將軍、南汾州刺史。
高祖信都起義,在韓陵大敗四胡,派人征召修義,修義趕往晉陽,行並州事。又在高祖指揮下平定爾朱兆。魏武帝西入關,高祖迎接抵達潼關,授修義關右行臺,從龍門渡過黃河。西魏北華州刺史薛崇禮屯紮楊氏壁,修義用書信招之,於是崇禮率萬余人前來投降。樊子鵠占據兗州,修義隨從大司馬婁昭壹道進攻,獲勝。天平中,除衛將軍、南中郎將,帶汲郡太守,及頓丘、淮陽、東郡、黎陽五郡都督。遷東徐州。
元象初,拜儀同。沙苑之役,隨同諸軍後退。還,晉州刺史封祖業棄城逃走,修義追趕至洪洞,勸祖業回來守城,但祖業卻沒有聽從。修義返歸,據守晉州,並作了諸多準備。西魏儀同長孫子彥圍逼晉州城下,修義洞開城門,埋伏甲士等待著,子彥因不知虛實,很快溜走。高祖大大地嘉獎了他,馬上拜他為晉州刺史,南汾、東雍、陜四州行臺,還賞帛千疋。修義在晉州,活捉了西魏所委任的正平太守段榮顯。招降胡人酋帥胡垂黎等部落數千人,上表朝廷,置五城郡安排這批人。高仲密反叛後,以修義為西南道行臺,企圖構成犄角之勢,計劃沒有實施。很快除齊州刺史,因貪汙罪被朝廷除名。朝廷追念其前守護晉州的功勞,又恢復了他的官爵,還拜其為衛尉卿。時山胡侵擾晉州,派修義追逐討伐,獲勝。晉爵正平郡公,加開府。依照高祖遺言,世宗減除修義封邑二百戶,別封修義為平鄉男。天保初,除護軍,別封藍田縣公,又拜太子太保。五年(554)七月卒,時年七十壹。贈晉太華三州諸軍事、司空、晉州刺史,贈帛三百段。子文殊繼嗣。
修義從弟嘉族,性格也很豪爽。以老百姓身份升任員外散騎侍郎,慢慢升職到正平太守。適逢高祖在信都,嘉族聞訊,即趕往投奔。隨從高祖在韓陵打垮了四胡,除華州刺史。當賀拔嶽抗拒朝廷詔令時,帝詔嘉族在黃河邊安置騎兵,用來抵禦大軍。嘉族棄其坐騎,渡過黃河,回到了高祖那裏。由是拜揚州刺史,卒於刺史任上。子震,字文雄。天平初,受詔鎮守龍門,但被西魏攻占。元象中,才設法逃跑回來。高祖嘉獎他的赤誠,拜其為廣州刺史。後隨慕容紹宗討伐侯景,以軍功別封膚施縣男。天保四年(553),從討山胡,破蠕蠕,均有戰功,遷譙州刺史。
修義從子元穎,父光熾,東雍州刺史、太常卿。元穎廉潔謹慎講究信義,最初為永安王參軍。行秀容縣事,有清名。累轉定州別駕,因清平勤懇被舉薦,提升為漁陽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