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句:《除夜作》:故鄉今夜思千裏,霜鬢明朝又壹年
解釋:故鄉的人今夜壹定在思念遠在千裏之外的我;我的鬢發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壹年。
壹、全文
《除夜作 》
唐 ·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裏,愁鬢明朝又壹年。
二、譯文
我獨自在旅館裏躺著,寒冷的燈光照著我,久久難以入眠。是什麽事情,讓我這個遊客的心裏變得淒涼悲傷?
故鄉的人今夜壹定在思念遠在千裏之外的我;我的鬢發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壹年。
三、賞析
詩的開頭就是“旅館”二字,看似平平,卻不可忽視,全詩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發開來的。這是壹個除夕之夜,詩人眼看著外面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歡聚壹堂,而自己卻遠離家人,身居客舍。兩相對照,不覺觸景生情,連眼前那盞同樣有著光和熱的燈,竟也變得“寒”氣襲人了。“寒燈”二字,渲染了旅館的清冷和詩人內心的淒寂。
詩完壹二句後,似乎感到詩人要傾吐他此刻的心緒了,可是,卻又撇開自己,從對面寫來:“故鄉今夜思千裏。”“故鄉”,是借指故鄉的親人;“千裏”,借指千裏之外的自己。
“故鄉今夜思千裏,霜鬢明朝又壹年”,正是把雙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過除夕之夜抒寫出來了,完滿地表現了詩的主題思想。因此,就它的高度概括和精煉含蓄的特色而言,是可以說收到了“意盡”和“添著壹語不得”和的藝術效果。
四、作者簡介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壹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滄州)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候,世稱高常侍。於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
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