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讀作dí。
釋義及出處:
1、釋義:形聲。從女,啇(dí)聲。本義: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中的正妻。
出處:“齊公族多寵,嫡庶並行。”——《列子·力命》
2、釋義:正妻生的長子稱嫡子,省稱“嫡”。
出處:“君家名父子,為晦翁嫡傳。”——戴復古《石屏集》
嫡出的地位:
嫡出的地位比庶出的高,也就是嫡次子的地位依舊比庶長子的高,庶子在家裏的存在感是很弱的。正妻所生的嫡子具有優先繼承權,除非是家裏沒有嫡子的情況下,庶長子才可能有繼承的權利。
組詞:
嫡舅、嫡母、立嫡、樹嫡、嫡裔、嫡系、嫡男、嫡父、嫡庶、嫡室、嫡孫、嫡子、嫡妻、嫡婦、嫡女、嫡嗣、嫡親、奪嫡、匹嫡、冢嫡、元嫡、儲嫡、親嫡、二嫡、嫡長、嫡統、首嫡、正嫡、嫡配、嫡覺。
嫡的例句:
1、出自姬姓,為後稷後代,周朝時宗法制度下稱嫡長子為“宗子”,嫡妻之次子以下及妾子為“支子”,他們在分封時,支子有的以支為姓,遂形成支姓。
2、不可,汝是何人,敢發此大言?天子乃先帝嫡長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篡逆耶?
3、中國宗法制度對佛教中國化的影響深刻,從廟產傳承可見嫡長子繼承制的影響,從僧侶的姓名可見魏晉門閥譜牒和宋代宗譜的影響。
4、現在父王有心立我為儲,這樣壹來就破壞了嫡長子繼位的祖制了,更會招來兒二哥的嫉恨,將來我若繼位,定是人心不服,家族王國更有分崩離析的危險。
5、原來靖難之變起事前,徐達已死,其嫡長子徐輝祖襲爵為魏國公,多次諫勸建文帝削藩,旨在壓制朱棣,削基地、奪其財、弱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