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作者莫泊桑寫的《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的背景及目的

作者莫泊桑寫的《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的背景及目的

莫泊桑在小說(尤其短篇小說)創作上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他的老師福樓拜(法國著名小說家)的長期指導。

莫泊桑自幼就受到濃厚的文學氣氛的熏陶。他母親是位文學愛好者,舅舅和中學老師路易·布耶是當時有名氣的詩人。他13歲起就不停地進行文學創作練習,深得舅舅與布耶老師的器重。普法戰爭結束後,他的舅舅與布耶老師領他去拜見當時的知名作家福樓拜,從此他便成了福樓拜的弟子。19世紀70年代,莫泊桑中學畢業後,著名作家福樓拜正式成為莫泊桑文學上的導師。福樓拜堪稱嚴師,他經常指導莫泊桑進行“速寫”訓練,要求他的門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他對莫泊桑說:“當妳走過壹位坐在自家店門前的雜貨商面前,走過壹位吸著煙鬥的守門人面前,請妳給我描繪出這雜貨商和這守門人,他們的姿態,他們的全部身體外貌,不但要用畫家的手腕,還要請妳在其中傳達他們全部的精神本性,以便我不至於把他們和任何別的雜貨商人,任何別的守門人混同起來。”除此而外,福樓拜還要求莫泊桑具有抓住事物特征的能力。他對莫泊桑說:“妳所談到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壹個名詞來稱呼,只有壹個動詞來標誌它的動作,只有壹個形容詞來形容它。因此,就應該去尋求到迄今還沒有找到的這個名詞、這個動詞和這個形容詞,而決不應滿足於近似的、決不應利用蒙混,甚至是高明的蒙混的手法,不要利用語言戲法來逃避困難。”福樓拜對莫泊桑嚴格要求的真實故事已成為世界文壇上的佳話,流傳至今。

 福樓拜(1821—1880),法國作家。生於醫師家庭。早期作品《狂人回憶錄》《十壹月》帶有浪漫主義色彩和憂郁情調。1856年發表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暴露資產階級道德的墮落。1867年寫出歷史小說《薩朗波》,以古代非洲奴隸國家雇傭軍隊起義為背景,描寫起義軍首領馬多和迦太基姑娘薩朗波的戀愛。1869年完成長篇小說《情感教育》(副題《青年人的故事》),描寫壹個喪失理想、自私自利的資產階級青年的生活。1874年發表《聖安東尼的誘惑》,取材宗教傳說,反映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絕望。最後壹部未完成的長篇小說《布法爾和白居謝》,描寫兩個找不到生活理想的人物的壹生,充滿濃厚的悲觀情緒。他的作品,文字精練,是法國近世散文的典範

答案補充 莫泊桑在小說(尤其短篇小說)創作上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他的老師福樓拜(法國著名小說家)的長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