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鼓勵壹部分地區和壹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消滅貧窮,達到***同富裕,在生產發展和社會財富增長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萬式並存是基本經濟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形成的居民收入分配的方式和制度。
按勞分配是指把勞動量作為個人消費品分配的主要標準和形式,按照勞動者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動者不得食。
分配特點:
1、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主體,但不是社會唯壹的分配原則。它只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基本分配原則,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也還存在著其他分配方式。
2、等量勞動領取等量消費品的原則,還不可能在全社會的公有制經濟範圍內按統壹標準實現。現階段的公有制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存在著各自的經濟利益。因此,按勞分配還不可能在全社會的公有制經濟範圍內按統壹標準實現。
只能先根據各個企業提供給社會的有效的聯合勞動量,在各企業之間進行分配。然後再由各個企業根據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報酬的原則對勞動者進行分配。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的個人收入不僅取決於自己的勞動貢獻,而且還取決於所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
3、按勞分配必須借助於商品貨幣形式來實現。馬克思當時設想的按勞分配,是通過勞動券實現的。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按勞分配只能借助於商品貨幣關系才能實現,勞動者先以貨幣工資形式取得勞動報酬,再用貨幣工資到商品市場上購買個人消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