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工業
北宋時期,手工業生產有很大進步,汴繡、宋繡尤為著名。當時,各種手工業作坊的規模和內部 分工的細密程度,都超越前代。生產技術發展顯著,產品的種類、數量、質量大為增加和改進。最傑出的要算是北宋時期的各種瓷器了。
北宋的瓷器,不論在產量還是制作技術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當時,燒造瓷器的窯戶,遍布全國各地宋朝瓷器圖片(19張),所造瓷器各具特色。
官窯、鈞窯、汝窯、定窯和哥窯,是北宋五大名窯。官窯的產品,土脈細潤,體薄色青,略帶粉紅,濃淡不壹;鈞窯土脈細,釉具五色,有兔絲紋;汝窯則胭脂、朱砂兼備,色釉瑩澈;定窯以白瓷著稱,並能制紅瓷,其產品十分精美;哥窯盛產青瓷,產品被譽為“千峰翠色”。真宗景德年間,在江西新平設官窯,所造進貢瓷器的器底書“景德年制”四字,這就是後來馳名中外的景德鎮瓷器。在瓷器上雕畫花紋是北宋時的新創,劃花用刀刻,繡花用針刺,印花用板印,還有錐花用錐尖鑿成花紋,堆花用筆蘸粉堆成凸形,再施白釉。宋瓷不僅是生活日用品,而且是精美的工藝美術品。北宋瓷器大量運銷國外,近年來在亞非各地都有大量出土,證明瓷器是當時的重要輸出品。
時至今日,宋瓷已成為中國古代著名的藝術品,而享譽海內外。
2、造船業
官營作坊以造漕船為主,同時造座船、戰船、運兵船等,民營作坊則制造商船及遊船。以漕船為例,真宗時,年產量達2900多艘。北宋船只的體積和載重量相當大,徽宗時造的出使高麗的大海船,稱為“神舟”,據估計可裝載20000石以上貨物,載重量約為1100噸。海船都是“上平如衡,下側如刃”的尖底船,具有吃水深、抗風浪強的優勢。海船上主桅桿高十丈,頭桅高八丈,***裝帆110幅。全船分作三艙,中艙又分四堂。這種隔艙防水設備是中國造船工人的首創。
更值得指出的是,當時指南針已應用於航海,這是古代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北宋時,舟師在航行中,夜觀星,晝觀日,遇陰晦天,則看指南針。
3、紙幣
北宋時期還產生了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建立後,四川地區長期使用鐵錢,因鐵錢重,攜帶 不方便,公元10世紀末葉,成都市場上遂出現所謂“交子鋪”,發行紙幣“交子”,代替鐵錢流通。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冬,政府看到發行交子有利可圖,即借口商人爭訟不息,正式創立“交子務”,改交子為官辦,以36萬貫鐵錢為準備金,定期發行,流通區域仍限於四川。徽宗時,改交子為“錢引”,擴大流通區域。但錢引不備本錢,大量印發,於是成為人民的壹大禍害。
4、文學藝術
北宋在文學藝術方面,更是名人輩出。宋朝的科舉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發展的空間。其中,較著名的文人有王安石、範仲淹、司馬光、蘇軾、歐陽修等人,而宋朝的詞作品也已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它與唐詩並成為我國古典文學藝術的瑰寶。在繪畫、書法藝術上,當首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長卷通過描繪東京開封的風物,使近六百人躍然紙上,成為中國繪畫史上不朽的佳作。歐陽修在西京洛陽寫成了史學名著《新唐書》;司馬光居西京洛陽十五年,寫就了第壹部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二程兄弟也在西京洛陽創立了洛學及後來的程朱理學。北宋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的文學方面中最強大的封建王朝之壹。
5、火藥技術
北宋年間,由於其統壹了全國的大部分地區,使得有壹些地區相對安寧壹些,故而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都有了明顯的進步,我國的四大發明其中的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就是在這壹時期產生和發揚的。由於戰爭的需要,在宋朝時火藥被首次應用於軍事。西方各國的現代戰爭武器正是由於北宋年間經由西亞各國傳播的火藥制造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6、印刷造紙
雕板印刷術在北宋時有飛速發展,廣泛被用來刻印書籍。
國子監刻印的書,後世稱為監本。民營書坊刻印的書被稱為坊本。都城開封和浙江杭州、福建建陽、四川眉山都是印刷業的中心。
北宋紙的種類很多,竹、藤、楮、麻等都是造紙的原料。四川的布頭箋、冷金箋,歙州的凝霜、澄心,宣州的栗紙,浙江的藤紙,溫州的蠲紙等,都是有名的品種。歙州出產壹種長紙,制作甚精,壹幅長五十尺,竟均能做到自首至尾,勻薄如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