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從事實出發,整體探究,以參與觀察和深度交談為核心的質性研究方法。
新世紀以來英語教學界日益關註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各大高校投入大量經費,支持教師參與教學研究。
推動教師的教學研究應該幫助教師形成更加寬廣的教學研究觀,使他們打破經典科學實證主義範式的教學研究觀念的束縛,認識到研究範式的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重視研究的情境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用性。
教育民族誌方法在國外已被廣泛的應用於教育研究中,而我國在教育領域運用該研究方法起步較晚。
教育民族誌的內涵:民族誌(ethnography)是人類學特有的壹種研究方法。
它指研究者通過長期的田野調查(field work),獲得第壹手資料並分析得出的研究成果。
它既是壹種研究方法,也是壹種研究過程,同時也是研究成果的表達之壹。
把民族誌方法運用到教育領域中,描述教育現象,解決教育問題,是這壹研究方法的跨學科應用,被稱為“教育民族誌”。
教育民族誌的運用可拓寬對教育現象的觀察視角、豐富研究內容,特別是對於挖掘隱藏的教育現象背後的許多不可視的和不可量化的因素(諸如人的情感、人文環境等)有獨特的貢獻。
綜觀教育民族誌的發展及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得知它能獲得其它定性研究方法所不能獲得的有關課堂教學現象及問題的資料。
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隱性問題,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來源:錦繡·下旬2020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