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迫切地渴求人才。也作“千金市骨”。
千金買骨,是漢語的壹則成語,源出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壹》。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重價購買千裏馬的骨頭,比喻求賢若渴,重金禮聘人才。其結構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賓語。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為了爭奪地盤,戰爭不斷。燕國曾被強大的齊國打敗。燕昭王繼位後,決心招賢納士,復興燕國。
壹次,燕昭王召見了極有謀略的謀士郭隗,虛心請教道:“當前燕國面臨困境,妳看如何才能求得有才能的賢士,輔助我治理國家,重整旗鼓,以實現復仇的夙願呢?”郭隗沒有直接回答昭王的問題,而是先給昭王講了壹個故事。
話說,從前有位國王,壹心想得到壹匹千裏馬,就派人在全國各地張貼布告,說他願出壹千兩黃金購買壹匹千裏馬。可三年過去了,壹匹馬都沒有買到,國王為此很不高興。這時,國王身邊有個待臣說他願意帶上壹千兩黃金出外尋找千裏馬。國王同意了。
於是侍臣帶著壹千兩黃金,四處奔走尋馬。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打聽到點兒消息,可等他趕到時,那匹千裏馬已經死了。侍臣毫不猶豫地拿出五百兩黃金,買下了那匹千裏馬的屍骨,帶回來獻給了國王。
國王斥責道:“我要的是壹匹日行千裏的活馬,可妳卻白白花掉五百兩黃金,買回壹堆千裏馬的屍骨,這有何用呢?”侍臣不慌不忙地答說:“大王,您買了好幾年的千裏馬都沒買到,這並非是世上沒千裏馬,而是人們不相信您真的會出千金買馬呀!
如今我花掉五百兩黃金,為您買了壹堆千裏馬的屍骨,消息傳開後,天下人都知您珍愛千裏馬,過不了多久,就會有人把活的千裏馬給您牽來。”果然,不到壹年,就有好幾匹千裏馬被送到了國王那裏。
郭隗講完故事後,意味深長地說:“大王若真的想招賢納士,不如先從我開始,天下賢人見像我郭隗這樣的人都能被您重用,那麽,比我更有才能的人便會主動來找大王了。”
燕昭王覺得郭隗言之有理,當即拜他為師。各諸侯國的賢士聞訊,紛紛前來向燕昭王自薦。燕昭王任用各國的能人賢士治理國家,後來,終於擊敗了強大的齊國,收復了全部失地。
成語寓意:
千金買骨這個典故反映出壹種用人的普遍心理。後來人們就以此類比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等愛惜人才行為,看到了這壹成語的正面激勵含義,卻往往忽略了它有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
必須註意到,千金買到的,不是千裏馬本身,而是千裏馬的屍首。這就同尋求真正的千裏馬有了差別。不註意這種差別,效果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