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傣族
傣族(羅馬字母:Dai),又稱泰族(泰文:?,羅馬字母:Thai)、撣族(羅馬字母:Shan)等,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是泰國、老撾的主體民族,占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傣族在中國境內***有126萬余人 。
2、景頗族
景頗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壹,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5個支系語言分屬景頗語支和緬語支,文字有景頗文和載瓦文兩種,均為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景頗族的來源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有“景頗”、“載瓦”、“勒赤”、“浪峨”、“波拉”5個支系,。
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山區,少數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與緬甸克欽邦接壤地區。緬甸境內的大部分克欽族支系與中國境內的景頗族、傈僳族也有極深的淵源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景頗族總人口數為147828人。
3、阿昌族
阿昌族是雲南特有的、人口較少的7個少數民族之壹,民族語言為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戶撒方言兩種方言,兼通漢語、傣語等其他民族的語言或方言,無本民族文字,使用漢字。
阿昌族主要分布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梁河縣囊宋阿昌族鄉、九保阿昌族鄉,其余分布於潞西、盈江、騰沖、龍陵、雲龍等縣。此外,在鄰國緬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
阿昌族制造的鐵器極負盛名,以“戶撒刀”著稱於世。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阿昌族總人口數為39555人。
4、德昂族
德昂族,也稱“崩龍族”,是中緬交界地區的山地少數民族,民族語言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
分為“布雷”、“汝買”、“若進”三種方言,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因長期與傣、漢、景頗等民族相處,許多人通傣語、漢語和景頗語。
德昂族主要居住中華人民***和國與緬甸聯邦***和國交界地區,是壹個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範圍非常廣,中國壹側在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德宏、保山、臨滄等3個地州9個縣市,緬甸壹側在撣邦、克欽邦等地。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德昂族總人口數為20556人 。
5、漢族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 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
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信仰采取兼容並蓄的態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漢族宗教的主要傳統觀念。
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漢族歷來以勤勞、富於創造精神著稱。漢族歷史上的經濟是以農業為主,兼營家庭副業,是壹種典型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
漢族的農業生產在歷史上素來發達,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細作著稱於世,漢族的手工業也有相當高的發展水平。
漢族還是壹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漢族人口約為13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9%,分布於世界各地。
在中國大陸,漢族占總人口的92%;在臺灣,漢族占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占總人口的95%和97%。中國兩岸三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北美洲和西歐也有較多分布。
百度百科——傣族
?百度百科——景頗族
百度百科——阿昌族
百度百科——德昂族
百度百科——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