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換頭術”能成功嗎?

“換頭術”能成功嗎?

在清代蒲松齡所著的《聊齋誌異》中,有這樣壹則故事:有壹名姓朱的書生,結識了陰間姓陸的判官。朱書生的妻子臉長得不漂亮,陸判官就將壹個死去的美女的頭換在朱書生妻子的身上,使朱書生妻子也有了花容月貌。

《聊齋誌異》是壹部專門描寫鬼狐的小說,所說的事當然不會是真的。但是,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心臟、腎臟等重要器官已能移植,那麽,“換頭術”是否也可以做到呢?科學家們對此進行了研究。

早在70年代,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荷華就提出,人類的大腦可以移植,最完美的方法,就是把整個人頭原封不動地移植過去。這具有爆炸性的醫學論點曾被人當作無稽之談,但也是美國醫學界爭議的話題。

為了給“換頭術”做準備,醫學專家首先在動物身上做了實驗。羅伯特·荷華早在1980年就成功地把壹只猴子的頭顱移植到另壹只猴子的脖子上。這只經過換頭的猴子活了2星期左右。前蘇聯醫學家則成功地接合了雙頭狗。他們采取植物上最常用的“接樹法”誕生的雙頭狗,因中樞神經未和移植的狗頭相連,因此移植的狗頭要指揮軀體行動是不可能的,但移植的狗頭可以自由轉動。

醫學專家認為,事實上大腦移植要比換心換腎容易,這與人體移植器官時常見的“排斥反應”有關。

“排斥反應”即“自動防禦系統”,是當人體有異物入侵時,體內的淋巴細胞能馬上識破異物的動向,展開猛烈的抗拒行動。假如該移植器官的抵抗力弱,而且又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器官,那麽它不僅要防禦淋巴細胞的抗拒,同時也要防止本身隨時會迸發其他的疾病,不然就會造成生命危險。因此,換心換腎的失敗,通常是“排斥反應”造成的。但是人腦都不會發生這種現象。

話雖如此說,但要做到頭顱移植,又談何容易。不僅頭顱移植手術精細復雜,而且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的處理也異常艱難。中樞神經傳達“意誌”,而末梢神經則起著“把腦的意誌改變為行動”的作用。如果切斷了某個部位的末梢神經,肉體上的某部分就不能活動,但不致影響其他部分的機能。切斷了中樞神經,脖頸以及身體以下部分便麻痹,不能動彈,所以人遇到車禍時,往往因脊髓受破壞而引起殘廢或癱瘓。

在臨床中,末梢神經被切斷後,由於再生作用,不久還能恢復正常,斷指再植就應用了這個原理。而中樞神經則沒有再生現象。如何使中樞神經再生,直接關系到“換頭術”能否成功。

令人興奮的是,美國、前蘇聯醫學專家在中樞神經再生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前蘇聯醫學專家將參與脊髓再生實驗的350只老鼠中的140只再生成功。在美國也有人研究後證明,借助某種發熱物能使中樞神經再生。

如果“換頭術”有壹天能實現的話,像車禍中頭顱完好但身體毀壞的人與頭顱毀壞但身體完好的人就可以“合二為壹”,將完好的頭顱與完好的身體連接起來。諸如此類原因進行“換頭術”後,可能會遇到嚴重的法律問題,這個換頭者究竟是誰!是那個擁有軀體者,還是那個擁有頭顱者!這在將來有待於從法律上予以確認。